中保投资公司董事长贾飙:资产重估背景下保险投资的应对策略

贾飙 2025-05-22 13:42

尊敬的罗晃浩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首届全球资产管理论坛,探讨“大变局下的全球资产重估与配置”这一重要议题。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和战略配置成为各类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今天,来自深港两地、境内外知名资管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资产重估与配置,这不仅是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体现。资产重估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保险机构投资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保险行业必须不断调整投资策略并探索新的投资模式,在重估过程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资产重估背景下保险投资的应对策略》。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转型重塑:中国资产面临价值重估

从国际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全球经贸秩序的不确定性凸显。美国挑起全球关税战,提出并实施所谓“对等关税” “美国优先”,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导致资产收益率波动加大。截至4月,MSCI全球指数月内振幅高达13.98%,大落大起;用于衡量市场预期波动性的VIX恐慌指数月内振幅更是高达177%。二是地缘重塑下的产业链再造。俄乌、巴以、也门、叙利亚、印巴的多重引爆点,加之绿色转型促使全球资源、能源与科技资产重新定价。国际资本流动呈现新的分化趋势,各国和地区在吸引投资和配置资源方面的竞争愈发激烈。全球供应链重构提高了对“安全资产”和“战略性实体经济”投入的需求, 促进了资本追求稳健回报和长期价值的转变。三是人工智能改变产业底层逻辑。OpenAI、Deep seek等AIGC行业趋势带来生产率预期上修,使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估值溢价分化加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深刻改变着全球资产配置的估值逻辑。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也在为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一是我国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重要选择。2024年中国GDP增速达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保持领先。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科创板、基础设施REITs、沪深港通、债券通、QFII等机制不断完善,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崭露头角,让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进步有了全新认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已成为全球资产重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二是利率中枢下移。当前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显著下降,从年初的 1.80% 左右下降至5月初的1.64% 左右,重塑大类资产风险收益格局,正在改变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格局。由于无风险利率下降,投资者可能会调整既定投资策略,从而重塑整个市场的投资逻辑和资金流向。三是经济“换挡”与“提质”。 中国经济正从过去依靠高速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房地产和传统基建等行业的吸引力下降,导致其资产估值下调,促使资本市场对各类资产进行重新定价和调整配置。

二、向新而行:中国资产配置的新机遇

中国资产重估为保险资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配置机遇:一是中国经济韧性与新动能释放。中国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日益显著,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投资空间。相关产业链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潜力。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养老康养等长期资本需求方向,为长期资金(如保险资金)配置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保险资金可以通过权益投资、产业基金等方式,深度参与这些领域的成长红利。此外,“双碳”转型带来绿色另类资产蓝海。到 2030 年,全球绿色与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需求100+万亿元。保险资金可通过转型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形式获取稳健现金流并满足监管绿色考核。二是资本市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以注册制改革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市场透明度和效率不断提高,A股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长期资金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产品不断丰富,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工具,为优质创新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通道,二级市场估值弹性进一步提升。此外,保险资金与公募、信托、银行和产业资本合作,形成多层次、跨资产的配置体系,实现互补优势。三是跨境资产配置空间持续拓展。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跨市场跨周期投资管理能力”“稳慎推进全球资产配置。”进一步扩大了保险资金的配置空间。险资可以通过QDII、QDLP、QDI等渠道,配置全球优质资产,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提升。

当然,环境变化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首先,低利率环境与优质资产荒可能会持续。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远低于保险资金的负债成本,导致“久期错配”与“收益压力”并存。优质资产供给有限。其次,负债端压力比较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保险产品责任期限不断延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4%,这对保险公司资产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还要确保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的有效匹配。第三,监管环境和要求趋严。国内外金融监管趋严,尤其是对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对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保险行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提高投资组合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长期资本增值。

三、顺势而为:保险投资机构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形势,保险投资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第一,坚持按照险资性质开展投资。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期间收益诉求、偿付能力约束、安全性要求高等一系列特点,要将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作为保险投资的基本原则,摒弃短期投机行为,关注长期稳定收益。要坚持负债驱动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要重点贴近保险主业进行布局,围绕保险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医疗、大健康等延伸投资。第二,坚持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体系。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保险投资机构核心竞争力之一,保险投资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大类资产配置研究,科学制定资产配置策略,动态调整权益、固收、另类等多元资产比例,提升组合韧性和回报,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ALM)能力。同时,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绿色投资等领域的研究和布局。第三,深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聚集了最优质的企业,是保险机构获取良好投资机会,提高资产配置多样性的最有效资产池。保险投资机构要关注优质行业和成长性的上市企业,提高对资本市场估值的敏感度,开发适配资本市场不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第四,积极布局海外优质资产。中国资产的重估也带来了海外市场的契机。海外市场,尤其是成熟市场如香港,拥有多样化的投资机会和优质资产,能够为保险机构提供更稳定的收益来源,提升国际竞争力。投资不能封闭,要加强与国际顶尖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借鉴全球最佳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要注重从海外引进专业投资人才,加强团队的国际化建设,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各位同仁,“重估”是过程,更是开启新配置格局的契机。大变局使资产重估不可逆,但也为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带来前所未有的配置窗口。唯有坚守长期主义、拥抱创新、深耕社会价值,才能在波动中穿越周期,在重估中铸就新价值。我相信,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策略,保险投资行业必将在中国资产重估与配置过程中发挥更积极、更重要的作用。我本人也是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的会长,我也呼吁各位资管行业同仁,携手应对挑战,把握时代机遇,共同推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