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仅两月,公募基金经理变更已频繁起来,掀起离职小高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合计37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其中不乏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基金经理。业内人士表示,年初的时间节点较为特殊,与之相关的年度考核、年终奖等或为造成年初基金经理频繁变动重要因素。
前两月37位基金经理离任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2021以来共有37位基金经理离职,处于历史较高位水平。在基金经理变更异常频繁的去年同期,42位基金经理离职,2019年同期是35位,而2018年同期是26位。
今年以来离职的基金经理涉及18家基金公司,其中,银华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公司人数较多,均为2人。整体来看,离任基金经理多为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从公告披露的基金经理离任原因来看,以“个人原因”及“个人发展原因”为主。华南一位公募人事部人士表示,“个人原因”通常包括“公奔公”、“公奔私”、“业绩不佳未通过考核”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仅2月22日一天就有两位基金经理离任。当日,长信基金发布公告,基金经理长信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再管理中长信创新驱动股票基金。同日,格林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宋绍峰因个人原因卸任公司格林创新成长等3只权益类基金基金经理后,不再管理公司任何公募产品。
稍早之前,已有一批基金经理宣告离职。1月16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梁凯因个人原因离任,不再担任国投瑞银创新医疗混合、国投瑞银医疗保健混合的基金经理,且不再转任公司的其他工作岗位。
事实上,年初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权益舵手。其中,博时基金研究总监王俊离职,加盟宁银理财。王俊研究生毕业后即加入博时基金,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
除权益类基金经理频频变动外,部分固收类基金经理也出现调整。2月19日起,新华基金投资副总监于泽雨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新华纯债添利、新华增怡债券、新华安享惠金等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并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于泽雨拥有丰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管理经验,管理的多只债基长期业绩出色。
年度考核成变动主因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年度考核、年终奖等因素影响,春节前后一般为公募行业离职高峰期。“由于基金业绩按照自然年度排名,因而基金公司每年1月都会对基金经理进行年度考核。”
“我们公司现在正在打分,确定结果要到月底。之前一直听说一些公司要小幅裁员,一般也会在年度考核之后。”上述人士表示,也有基金经理因业绩不佳,而选择自动离开,另外年终奖也是基金经理考虑的方面。一般情况下,各家公司根据业绩、规模增量等因素确定考核基准线,过线则可以拿到年终奖。
沪上一位中型公募人士表示,从准备变动到正式公告变更,基金公司内部走流程需要一些时间。今年年初发布公告的人员调整,多数是在去年底年度考核结束后就已经确定的。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人事总监表示,历史数据表明,股市走高年份基金经理流动性更高。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公募人才“奔私”意愿降低,基金经理离职或多为同业间的流动。同时,公募基金也十分重视“人才荒”问题,通过内部培养、股权激励制度等留住核心人才。
一位大型券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表示,基金公司开始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公募通过事业部、股权激励等手段已留住一部分核心人才,部分人才甚至从私募流向公募。但是,多数公司基金经理培养机制仍有待完善。该基金评价中心主任说道,具备培养机制和环境的大型基金公司应更加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老人带新人”,避免青黄不接。中小型公司则需另辟蹊径、专攻某一特色产品,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激励机制留住优秀基金经理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