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开一个大市场!全球规模第一!

吴羽 2021-07-16 12:57

综合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等

7月16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交易”正式开市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架构,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时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布了市场正式启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两者共同承担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北京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则是对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

据分析,中国建设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给碳排放定价的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

据悉,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7月14日的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这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因此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

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这个行业首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

除电力行业外,“十四五”期间,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其他数个高耗能行业。

首笔交易额为790万元 将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至9时40分许,据每经报道,全国碳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已经累计成交了45万吨,成交额达到了2200多万元。随着新交易的不断达成,成交量和成交价都在不断刷新,最新价相较于开盘价已经上涨超8%,成交量也在不断放大。

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环境“成本化”,借助市场力量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利”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

简单说就是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这将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

据首创证券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全国统一碳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鑫这样估算。

在碳排放交易额上,卢日鑫认为,基于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2025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元。

按照目前设计规模预测,国融证券认为,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若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

银保监会:碳排放权将来可作为有效抵质押品

7月14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支持,第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发展,继续支持低碳交通发展,还有一个潜力非常大的领域就是低碳建筑领域。第二在创新方面,现在碳排放权市场很快就要开始交易了,碳排放权的价值也逐渐显现,所以碳排放权将来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可为银行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这个方面是可以探索的。第三个方面,银行业面临很多客户,它在识别和挖掘绿色信贷资产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对这些资产提供信贷之后,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卖给更多的金融机构,更好地把绿色信贷资产效益传递下去,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来投资绿色资产。

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史

华宝兴业统计了全球碳交易的发展史。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加入碳交易大潮,当前约有38个国家级司法管辖区和24个州、地区或城市正在运行碳 交易市场,碳交易已成为碳减排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工业、电力、建筑、交通是各国碳交易市场重点纳入减排的行业。

新斯科舍省、魁北克、加州、韩国ETS覆盖当地温室气体排放的70%以上占比较高;但从绝对量上来看,中 国处于领先地位。

而据银河证券研报,以发展时间最长的欧洲碳市场为例,欧盟于2005年运行全球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至今已有16年时间,走过三个完整的履约周期。目前已经覆盖30个国家(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并在去年和瑞士链接,纳入的企业与航空运营商共计1.1万家,控排量约占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包括电力、工业部门以及航空业等在内,前三个履约周期欧盟碳市场牵引着碳排放量以年均1.4%的速度下降,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碳市场启动的当年至少低20%。受减排目标的压力,欧洲制造业纷纷选择向可以减轻传统能源依赖的制造服务业转型,欧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19.8%下滑至2020年的13.6%,而同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991年的59%爬升至2020年的65.8%,由此让欧盟过去15年GDP的增长划出了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向关联的漂亮轨迹。

目前,我国已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在国际气候变化应对与治理层面上,中国是第一批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国家,本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碳中和指数5月以来涨近18%

据证券时报,目前A股市场上的碳中和概念股有100只左右。

虽然今天碳中和指数走势震荡,但自5月以来碳中和指数已涨近18%,大幅跑赢同期沪指。

有20股碳中和概念股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17股预喜。按照预告下限数据来看,中国核电、通威股份、国电南瑞、新天绿能、福莱特和恩捷股份的中报净利润预计超10亿元,雪迪龙、赣锋锂业、恩捷股份、通威股份、福莱特和金智科技的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呈翻倍增长。龙源技术和首航高科的中报业绩预计续亏,赣能股份的中报业绩预减。

最后,附上证券时报的一图读懂碳交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