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总经理李选进:25年,金融之桥的守望者

2022-06-30 12:45

“ 5、4、3、2、1。。。。。看到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升起,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那一刻,我和太太激动不已。”

时光仿佛把李选进拉回1997年7月1日0时0分那一刻,作为香港回归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每当李选进回忆起在香港回归交接典礼上的那一晚,内心满是激动、兴奋、喜悦。“这张照片是6月30号那天晚上,我和太太(当时是未婚妻)就在回归仪式的分会场,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在会场里,我们等待了很长时间。一直等到凌晨回归那一刻,很多人站起来唱国歌,你能感受到现场的氛围。中国人等了154年,那一刻,是激动、泪水和狂欢……”

图片
照片:1997年6月30日晚 李选进和太太在分会场观看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2019年有一部电影叫《我和我的祖国》,里面就有一段是讲香港回归的,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为了确保五星红旗在0时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为了在交接仪式上争取短短的2秒钟,中英双方谈判了整整十几轮,我看了真的非常感动。”

李选进一边回忆,一边拿出香港回归纪念手表,笑容中充满自豪,“这是当时给每位参加回归交接仪式来宾发的一个纪念品,一块由香港特区政府聘请著名设计师制作的限量版的纪念手表。我非常荣幸能够拿到其中一块。这也是对这段历史,对我整个金融事业起点的一个纪念。”

图片
照片:香港回归纪念手表  拍摄自李选进

25年,我和内地金融市场一同成长


汇丰晋信总经理李选进与沪港两地缘分深厚,他出生在上海,成长在香港、事业快速发展也在香港,最后又选择回到内地发展、事业开始腾飞。作为内地金融市场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之一,这25年来,他感触很深。

“我自己其实是挺感动的,说真的,香港回归跟我的事业发展是连在一起的,我很幸运,刚好赶上这一波发展大潮。我在上海出生,在香港长大,然后又能回到内地支持祖国的金融发展。”

时钟拨回25年前。1997年是李选进金融事业的起步,那一年,他正式加入怡富集团,也就是摩根亚洲的前身,他主要负责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当时的怡富是怡和集团跟英国富林明金融的合资企业,而怡和是亚洲最大的综合商业集团之一,业务覆盖地产、港口、运输、餐饮和服务业等,背靠这样一个航母级综合集团,怡富集团成为了亚洲领先的金融机构,而加入怡富也成为李选进迈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关键一步。25年间,李选进不仅见证了内地金融行业的成长,也同时见证了内地和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融合和发展。

1998年,我国公募基金开始起航,得益于香港回归,怡富集团开始慢慢涉足内地市场,对李选进而言,这也成为他事业步入快车道的起点。

2001年9月,怡富集团和汇丰集团通过在香港的机构,分别协助了国内两家老牌基金公司发行了我国第一批开放式基金,这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一次里程碑。这一年也成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元年。而在我国公募基金起步阶段,香港的金融人才为内地金融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发展的浪潮也成就了一批有能力、有志向的香港金融人才,李选进就是其中一个。

“在2001年之前,内地没有做过开放式基金,只做过封闭式基金。而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的后台搭建是完全不同的,开放式基金每天有申购和赎回,还有后台交易、客户登记、清算等,所以内地开放式基金的整套体系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的运营经验,并由香港等地的境外金融人才协助建立起来的,起点非常高。”据李选进介绍道,在公募基金发展初期,除了怡富、汇丰在内的几家比较大型的香港金融机构与内地金融机构展开密切合作外,包括曾经担任过香港证监会主席的史美伦女士和梁定邦先生等香港金融专家都为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搭建做出了许多贡献。

2001年开始,李选进作为怡富集团的项目经理,负责统筹集团与内地基金公司之前的合作事宜。

2003年,李选进代表怡富集团,参与国内第一批合资基金公司谈判。

2004年,李选进加入汇丰集团并积极参与QFII和QDII等内地开放金融市场的各项举措。

2005年,年仅33岁的李选进在上海主导汇丰晋信基金的筹办,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掌舵汇丰晋信7年,这位 “基金少帅”后被股东委派负责汇丰资产大中华区业务。

在阔别公募行业近9年,去年11月,李选进再次肩负重任,以总经理的身份重返汇丰晋信。

“和很多香港的金融人才一样,我能有机会参与到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参与到公募基金市场的建设当中,我觉得非常荣幸。”李选进说道,“对我个人来说,我能回到出身地上海发展事业,我父母当时也非常开心。”

人才、技术、资本
香港与内地融合联通

25年间,内地与香港的往来越来越快捷便利,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和机制衔接,人才、科技、产业等经济要素通畅涌流。李选进表示,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香港的回归之后,通过人才、技术、资本等联动,无疑从多方面促进了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

“香港的优势在于它与国际接轨,它是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一个对外交流的金融平台,这也是香港一直以来很重要的定位。而早期,国际投资领域恰好是内地机构的短板,比如内地QDII发展时间比较短,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而通过人才的交流互通,一些拥有国际投资经验的香港人才直接到内地来工作,这对于内地的全球化产品发展无疑是一个助力。”李选进说。

25年间,两地的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个和李选进一般的金融人才的助力,也离不开国家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我2003年到内地考从业资格,根据当时两地的合作协议,在香港拥有符合规定的从业资格,在内地只需要再参与一个内地法律法规考试,就能获得内地的从业资格。这大大方便了内地与香港之间金融人才的交流。”李选进回忆道,“其实从香港回归开始,政策就开始逐步倾斜,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开始慢慢融合。一方面,我国很多公司通过香港上市出海,还有一些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香港的金融机构,以及全球的金融机构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来发展。”

此外,依托香港这一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内地优秀企业陆续赴港上市,金融机构也将之视为“出海首站”。李选进回忆道,从1993年8月,青岛啤酒等第一批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到明年2023年已是30周年。1997年,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这也是港交所当年最大的IPO。现在回过头去看,这30年里,内地企业在香港恒生指数的市值比重越来越高,目前市值占比已过半。而技术的交流则体现在市场技术系统的引入。当时很多香港人才把一些金融技术系统从香港带来内地,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登记注册系统等。通过人才、技术、资本三方面的交流,让内地的证券和基金行业从发展伊始就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同时也让香港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两地互认基金成果斐然
影响深远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也是《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 7 周年。两地互认基金运作近七年来,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长期投资业绩不俗,两地投资者认可度持续提升,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据统计,截至 2022 年一季末,已注册内地互认基金 数量为 50 只(不同基金份额分开计算),规模合 计为 1090.63 亿元;已注册香港互认基金达到 115 只,其中披露季报数据的10 只产品规模合计为 373.51 亿元。业绩方面。截至 6 月 20 日,内地互认基金成立以来平 均年化回报 5.32%,其中汇丰晋信动态策略 H 最高,年化回报超过 20%。

作为首批获批南下互认基金的公司之一,汇丰晋信基金公司从初期项目组成立、产品设计、准备工作、到最后发行......整个过程,李选进至今历历在目。“汇丰晋信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批参与南下的基金公司,跟大股东汇丰集团的全力支持息息相关。对当时整个汇丰集团来说,发行互认基金产品是一个联接内地和香港市场的重大机会,我们一定要去参与。所以,当时就和汇丰银行(香港)、恒生银行共同建立了项目小组,来推进基金互认这件事。”据李选进介绍,“在整个互认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跟两地监管机构保持了密切良好的沟通,也提供了很多建议和过往经验作参考。基金互认涉及到非常多的细节,比如说交易的时间、结算的方式、结算的币种、披露的规则等等,两地的监管机构和行业代表,在这些细节上都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商讨。最后能够顺利完成,确实不容易。”

谈到互认基金对加强两地互联互通的作用和影响时,李选进表示,互认基金代表了两地金融市场之间进入了产品交流阶段。从人才的交流、经验的交流、技术的交流、资本的交流,最后到产品的交流,两地金融市场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因为产品其实是对于人才、技术、经验等等一系列交流的结果。”

他坦言,比如说香港的产品初到内地市场也有可能遭遇水土不服。“内地投资者的喜好也和香港有很大不同,在香港卖得很好的产品,不见得在内地就能卖得很好。”李选进说,“只有通过更深入的、多层次的交流,两地的金融业发展才会有所促进。

另一方面,对于内地的金融业,香港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国际化的都市,香港市场涵盖了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如果内地的金融业能够通过互认基金与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做一个深度交流,那么,对于未来内地金融行业继续走出去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在互认基金的实际操作中,汇丰晋信基金也在不断总结来自香港投资者的反馈。李选进向记者表示,经过7年的运作,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都已经对于双方的市场和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认可度也逐步提高。接下来或许可以探索更进一步针对对方市场发行一些定制化的产品。举个例子,现有南下互认基金基本皆参考了基金内地份额的设置机制,设有相应的收费方式和费率标准,但由于和香港投资者长期以来的投资习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影响到香港投资者去尝试的意愿。如有机会设立一些定制化产品,或许可以更好地满足两地投资者不同的习惯和需求。

中西合璧,勤修“内功”

作为一家中西合璧的本土公募,汇丰晋信基金可谓内地与香港金融交流的一个缩影。公司融合了汇丰投资管理和山西信托的深厚本土经验及国际视野,不但在内地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互认基金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例如对于南下基金发行运作,外方股东汇丰集团从客户分析、营销支持、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助力。“汇丰集团的优势在于既有银行、基金,也有保险,且互相之间的协同效应非常强,所以我们能够充分地去和香港同事进行沟通,了解香港客户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产品。比如,汇丰晋信大盘和汇丰晋信动态策略这两只南下基金就是经过对香港市场客户的分析之后选出来的产品。汇丰晋信大盘是一个以蓝筹为主的基金产品;另外一个是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就比较灵活配置。”李选进谈到,“之所以选择这样两只产品,因为香港投资者对高波动其实比较抗拒,他们虽然也要净值增长,但是香港的投资者往往不太能承受高波动的产品。所以这样两只产品比较适合香港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偏好。”

在投研方面,汇丰晋信也得益于股东方一套相对成熟的投研体系。“我常常打比方说,就像当年达摩祖师到少林来传了一套”优秀“武功。但这套武功最终还需要少林弟子后来学习发扬光大,但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最后发挥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在这套海外市场成熟运作的投资体系基础之上,汇丰晋信基金结合本土市场环境不断改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最终搭建起一套成熟的价值投资体系,取得了较好的长期投资业绩。也同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

是挑战,更是机遇

互联互通机制下,公募基金南下已7年,谈及当下南下基金在香港市场投资最大的挑战时,李选进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南下基金的货币币别。“目前只有人民币,但是香港投资人更习惯用港元或者美元做投资。这是来自香港一线客户们的反馈。”

第二是香港基金的费率结构和内地产品所有不同。“举个例子,内地基金都是有赎回费的,但是香港的基金是没有赎回费的。所以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会倾向于选香港同类基金。”

第三是投资者教育。“举个例子,香港投资人可能对内地的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比较熟悉,比如茅台、中移动、腾讯等等。但是对于新能源、5G和制造这些行业,他们就不是那么了解。在香港新能源主题的基金产品并不多见。通过投教,希望让他们了解其实内地的一些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快速,而且机会非常巨大。”

本土机构在内地市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不输任何国际投资机构。所以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把内地的投资产品、投资理念带去香港。李选进总结出香港市场投资者三大特色:第一、香港投资者对于多元资产配置需求较高;第二、香港投资者更偏好定期分红、高股息、高分红,以及 绝对收益型的产品,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回报;第三、香港投资者对于产品费率结构存 在习惯差异,对于有赎回费的产品接受度较低。

面对这些挑战,李选进认为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整个行业要做的还有很多。李选进表示,未来可将优秀的内地互认基金引入香港市场上多元资产配置策略的 FOF 产品中,创设一些更加适合他们习惯的产品。同时北上基金也可以引入更多的产品种类。

首先,要增加产品数量。Wind数据统计,目前南下基金只有50只,而内地全市场基金已超9000只。其次,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让香港投资者更多地了解内地市场。除了投教材料的翻译工作,在做路演、线上直播、搞活动方面,未来还需要加强基金经理和香港投资者的交流互动。第三,目前,北上基金规模相对较小,未来北上产品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同时加强在内地的宣传和推广。“如果只有内地的股票和债券两类资产,要做好配置其实是比较难的。但是如果你的投资范围能打开,让香港很多基金产品进入内地的话,投资者就会发现,海外还有不少多重资产配置产品。”他表示,这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比较分散,相比单一市场更有希望做到相对比较平稳的回报。第四,当然,这其中仍受到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比如因为执业资格的问题,目前基金经理可能不是很方便去香港市场做路演,另外,语言表达方面也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依托祖国,香港明天会更好

自2008年开始,一批大型公募基金怀揣着“出海”梦想陆续开设香港子公司,目前已有超20家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李选进表示,香港的优势是和国际接轨,能够把海外的优秀产品带进来,对于助力内地金融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加速发展非常有帮助。汇丰晋信作为合资公司,而且股东是香港的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可以扮演两地金融市场桥梁的角色。

“国外的一些投资理念,包括养老、ESG,低碳主题等。国际投资这一块,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引进。而内地的一些东西我们也可以介绍给香港市场。”他表示,在一些领域,香港同行也应该多学内地机构,比如移动金融这个领域,内地在应用方面是相对领先的。他补充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已经开通了,香港机构的跨境理财系统需要升级,而对客户宣传的方式,比如内地很流行的直播,香港就不是很普遍。此外,开户还是需要去现场,不是很方便,未来是希望可以线上开户。目前,香港业界也一直在和监管机构沟通,这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开放的。

“如果能够不断加强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的联动,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无疑会大大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庞大的经济体,如果一些好的内地企业能够在香港上市,并能够因此获得很好的发展,那么香港相比亚洲其他的金融城市,可能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李选进举例说,纽约成功因为它背靠美国。伦敦成为金融中心因为它背后有整个英联邦。所有的金融中心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在支撑它。所以香港只要能保持中国内地和世界桥梁这个定位,背靠祖国,立足香港,面向世界,香港明天会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