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早餐|陈光明卸任总经理!三家巨头自购1个亿!明星基金经理最新调仓曝光……

基金君 2022-10-19 08:30

微信图片_20210817175710.jpg

W020210905554824206503.png

10月18日(周二),三大指数早盘震荡,午后冲高回落,沪指翻绿。截至收盘,沪指跌0.13%,深证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49%。板块方面,医药、物流、航空机场、旅游酒店、风电、光伏、储能、6G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半导体、家用轻工、化肥、酿酒、燃气、房地产开发、培育钻石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超2100只个股上涨。

那么今日盘前有哪些值得划重点的资管大事:

刚刚,又有三家巨头宣布:自购1个亿!

明星基金经理最新调仓曝光!崔宸龙增持上机数控,杨锐文、丘栋荣、茅炜、蔡嵩松等亦有新操作…

重磅突发!陈光明官宣:卸任总经理!“未来将专注于投资工作”

明日上市!又有杠杆ETF来港了

W020210905554824409213.png

10月18日,上证基金指数涨0.19%收报6393.84点,深证ETF涨0.44%收报1402.53点,乐富指数涨0.43%收报7050.20点。

截屏2022-10-18 18.38.05.png

3.png

刚刚,又有三家巨头宣布:自购1个亿!

真金白银彰显对A股的信心!这一波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自购权益基金的步伐仍在继续。

继10月17日,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南方等在内13家机构大手笔自购之后,10月18日,博时基金、睿远基金、鹏华基金快速跟进,纷纷出手1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睿远基金更是承诺持有期不少于5年。

明星基金经理最新调仓曝光!崔宸龙增持上机数控,杨锐文、丘栋荣、茅炜、蔡嵩松等亦有新操作…

市场进入三季报披露期,公募调仓换股情况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截至10月16日,已有崔宸龙、杨锐文、丘栋荣、茅炜、王博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出现在星源材质、璞泰来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另外,从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等事项发布的最新股东名单来看,蔡嵩松等人的调仓路径浮现。(券商中国)

重磅突发!陈光明官宣:卸任总经理!“未来将专注于投资工作”

卸任总经理,专注投资管理工作,资管圈“大佬”陈光明正式对外“官宣”人生中的又一重大决定。

10月18日,睿远基金公告,因公司经营管理需要,陈光明卸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专注于投资管理,聚焦战略和人才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饶刚将接任总经理一职。

明日上市!又有杠杆ETF来港了

和A股表现密切相关的券商板块,迎来新的布局“杠杆”新工具。

10月19日,香港市场首只跟踪A股证券公司指数的杠杆类产品——南方东英中证证券公司指数每日杠杆 (2x)产品将在港交所上市。

“该产品将为那些寻找A股市场短期投资标的投资者提供战略性的投资机会。”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丁晨女士评论道。

5.png

景顺长城基金

A股估值性价比较高,后续有望迎来修复的曙光

展望后市,A股市场经历近期调整,估值性价比较高,后续有望迎来修复的曙光。但考虑基本面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预计市场修复可能不会一蹴而就,建议持续关注内外部的影响因素。

从估值来看,上周低点时A股沪深300前向市盈率跌至8.99倍,对应股权风险溢价为8.38%,达到2020年3月低点和2018年12月低点的相对低位水平。

从情绪指标来看,A股当前的换手率水平较为接近历史1.5%-1.8%的偏低水平,反映市场情绪降温已较为充分,市场情绪已经较为极端,种种信号表明不宜对市场过度悲观,并且需要关注近期三季报的影响。

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处于宏观经济周期下行末期,收入盈利增速已接近过往几轮周期的底部,库存正在去化,经营现金流趋势已初现拐点,是企业经营进入收缩后期的特征,复苏拐点临近。

但仍需注意到,基本面弹性可能并不大,内需和外需仍有较强的制约因素。宏观信用扩张的约束条件未完全排除,代表经济内生动能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仍在底部徘徊。

中期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受内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经济和产业转型期的阵痛也在所难免,后续随着创新活力的激活以及内需潜力的释放,整体经济及企业盈利增长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汇丰晋信基金

市场即将拨云见日 四季度关注三大机会

2022年经济的下行压力和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将此消彼长,指数层面大概率是区间震荡为主,且波动将大于2021年。三季度估值回落后,后续对行情的期待值得更加积极一些。后续经济弱复苏,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风格上利好成长。同时随着疫情冲击趋弱,消费板块将重新占优。总之四季度结构性行情仍不乏机会,包括:

1) 景气度持续且估值已经明显回落的新能源

以电动汽车产业链为例,目前产业链中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2022年动态市盈率处于15-45倍之间,部分细分行业经过本轮调整后市盈率已回到30倍、甚至20倍以下,已具备较高吸引力。未来将重点关注市场仍然紧缺的投资方向,部分有可能成为未来趋势的新技术方向,以及2022年处于利润底部但2023年景气度和基本面有望回升的方向。

2) 受益疫后需求修复的出行链和计算机

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疫情的关系导致出行链供给增速大幅下降,随着疫情逐步趋稳,出行需求的释放有可能带动出行链迎来“量价齐升”的效应,其利润的潜在弹性较高。此外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其成本或出现超预期的改善。

计算机行业同样有望受益于疫后的收入修复,同时降费增效有望使得2023年迎来利润的集中释放,且计算机行业2022年动态市盈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无论是估值还是基本面当前都较有吸引力。

3) 估值历史低位受益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券商

券商当前的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且盈利和估值的错配程度已经接近历史最大值。如果后市迎来风险偏好的修复,则券商有望爆发出较大的业绩弹性和修复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