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创新基金廖星昊:市场风格将在高估值的成长性板块与低估值的稳增长板块之间反复切换

2023-01-26 14:15

红土创新基金廖星昊

红土创新基金 廖星昊

2022年是医药行业投资比较艰难的一年,医药指数的全年跌幅超过20%。细分板块中,仅线下药店取得了正收益,达到8%。

2022年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不佳,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宏观上,美联储加息幅度超出年初预期,整个成长板块的估值受到压制;

(2)受疫情影响,医院人流减少,院内处方药和药店OTC的销售下降;

(3)国内外的医药领域投融资数据的下降,市场担忧CXO行业景气度的可持续性;

(4)集采政策和医保谈判政策的深化,除仿制药外,创新药的产品周期和市场空间也大幅压缩;

(5)中美关系的不明朗,创新药出海一波三折,CXO的海外客户订单又存在丢失的风险。

2022年9月,国家贴息贷款政策出台,明确提到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2022年10月,肝功生化检测试剂、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发布,优于市场预期。之后,国家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在多重政策的催化下,医药板块在2022年4季度迎来久违的上涨。

我们在2022年持续看好中药板块,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近一年来,国家出台的比较重要的中药行业政策包括:《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发展,也不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不会受制于人,有点“自主可控”的意思。此外,部分中药知名产品的陆续提价,叠加大量中药公司已经出台的股权激励计划,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十足。

展望未来,中药板块行情能否持续,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盈利上。我们认为,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在2022年四季度明显提升:一方面,疫情政策优化之后,治疗类、预防类的药品需求明显上升,医院、药店的人流也逐步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持续向中药行业倾斜,相信在2023年,中药板块仍是不可忽视的投资方向之一。

站在目前时点,展望2023年:

(1)对指数,我们始终认为A股有其内在的自身运行逻辑,无需过分担忧外围市场的走势影响A股。无论从国内宏观经济周期,还是从政策周期来看,相信2023年的A股表现大概率会好于2022年。但从库存周期来看,中、美目前工业企业库存较高;且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复苏的内在动能增强,短期看,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在降低。综上,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出现单边牛市的概率不大;

(2)对经济,中、美经济在2023年将出现错配:中国经济复苏向上,而美国经济相对走弱。与市场观点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并不认为美国经济会出现明显的衰退,中国的出口增速可能会好于预期;

(3)对汇率,中国经济向好是人民币走强的基础。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疫情政策不断优化,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4)对医药行业,我们认为整个板块在2021年7月以来的持续下行,估值压力得到充分消化,再加上集采政策和医保谈判政策的趋缓,国内、外投融资数据的见底回升,2023年的医药行业整体表现将明显好于2022年;

(5)对市场风险,我们判断主要集中在:IPO继续常态化发行,市场整体估值进一步下降;劳动力短缺伴随需求复苏,通胀上行,市场利率水平上升;虽然房地产的刺激政策不断出台,但民营房企的负债率仍较高,居民收入过去两年受影响较大,房地产新开工数据和销售企稳仍需时日;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强。

总之,我们对2023年的市场行情整体保持乐观的态度,新冠疫情的影响逐步消退,中国经济回到正常轨道。成长性板块预计今年业绩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但估值收缩不可避免。

展望全年,预计市场风格将在高估值的成长性板块与低估值的稳增长板块之间反复切换。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