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郭相博:2023年医药投资有望开启新周期

2023-01-26 20:45

天弘基金郭相博:2023年医药投资有望开启新周期

天弘基金 郭相博

经历了近15个月的下跌后,医药板块在去年四季度以来获得了较好表现,跑赢大盘。站在当下,很多投资者关心医药板块的行情延续性,以及能否回到曾经的高光时刻。笔者认为,上半年疫情扰动与复苏的交错演绎将为医药投资带来诸多机会,随着政策再认知带动估值修复,估值切换、创新方向、严肃医疗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中长期视角下,笔者对医药板块投资充满信心,2023年很可能是医药投资新的大周期起点,看好整个创新领域,但需更注重利润的实地落地。

上半年疫情扰动与复苏交错演绎

整体而言,影响医药走势的主要有几个互相交织的变量:反映内生变量的产业发展趋势,反映情绪变量的资本流动性和政策、疫情、地缘政治等构成的外源性干扰变量。

目前来看,地缘因素影响有限,仅影响个别板块。因为医药板块主要还是看内需+刚需,而地缘是长期演绎的因素,仅对个别板块逻辑造成节奏性影响。

疫情扰动方面,国内疫情当前已进入新阶段,参考海外趋断发展趋势从而推测国内可能出现的情况,再参考资本市场端演绎的充分度进行投资判断。预计上半年抗疫和复苏两条主线呈现双螺旋交错演绎,二者交织,为医药板块带来诸多投资机会。同时,下半年和上半年的投资方向可能差异比较大。

政策再认知带动估值修复

政策一直是医药板块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过往表现看,政策导向决定了医药板块的估值底,而是否有强β属性的子领域则决定了医药估值的溢价程度。前期15个月的调整已经让市场对政策的负向预期充分消化,而且普遍有过分悲观的认知。因而政策的再认知和预期修复是医药仓位再调配的根本。

从过分悲观的政策认知到正常认知的修复转化将会持续带来投资机会。2018-2022年可能是支付端政策干预行业最大的几年,后续政策的落地和影响会逐步弱化。

具体到细分领域,药品方面,集采进程进入后半段,500个大品种目标日益趋近,2022年国家及省级集采品种合计将达350个,未来影响有望逐步弱化。而且从未来大趋势来看,无论是集采的品种,还是降价的幅度,都会更加科学,降价幅度也更加可控。

整体而言,笔者对2023年的医药政策偏乐观,包括仿制药的集采,也包括将要进行谈判的创新药。其中谈判进入医保后的创新药,将在2023年从医院端给上市公司带来非常明显的收入和利润贡献。

此外,器械也是值得看好的方向。相对于药品,器械的集采政策出台较晚,因此其集采或品种的统计才刚刚开始,包括冠脉支架、包括骨科、IVD、心脏介入等。未来随着其他领域集采陆续推进,后续将迎来以量驱动增长新阶段。此外随着部分领域最新集采价格降幅或中选规则的明显更加温和,资本市场层面此前对于集采的过度悲观预期也迎来修复。

而且与药品政策有所不同,器械耗材IVD集采常态化进行的同时,亦有贴息贷款、鼓励创新、进口替代等长期利于器械行业发展政策陆续出台,都将长期利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关注估值切换、创新领域、严肃医疗

具体到2023年医药投资,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高低估值切换可能仍然会持续。如2022年上半年表现比较好的是新冠产业链和中药板块,中药板块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明显的高低切换,属于稍有边界变化就会有估值回归的板块。除中药板块外,很多产品方向包括有创新规划、创新布局的传统药企也会走出来高低切换的过程。

二是创新方向会可能成为未来医药行业最大的主题,也是最确定的投资方向。很多创新药都经历了较大跌幅,导致现在的股价已经远远低于价值。同时,未来随着创新药获批,整个创新板块的投资会从炒预期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贡献收入、贡献利润的过程,所以创新板块也是2023年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

三是院内严肃医疗可能成为最重要的主线。当前时点产品类公司的配置价值重新凸显,严肃医疗板块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从配置下游的服务或者所谓的“卖水人”,逐渐地回到配置医疗板块的本质---产品端。

站在中长期视角下,笔者对医药板块投资充满信心。从需求上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医疗需求有较大的提升,叠加国家投入不断增加,为医药板块的中长期表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医药板块是一个大周期行业,第一波大周期在2010-2015年左右,处于医保大扩容阶段。第二波大周期在2015-2022年上半年,是创新药时代,多集中在概念领域。预计2023年会是一个新的5-6年的新的大周期起点,看好整个创新板块,但更注重利润的实地落地。

【个人简介】

郭相博,天弘基金股票投资研究部大健康投资总监,是具备医药实业经历的“内行人”基金经理,曾参与新药研发。2014年2月加盟天弘基金,现任天弘医疗健康、天弘医药创新、天弘臻选健康基金经理。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