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实质性利好来了!国务院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泰勒 2023-07-21 20:47

兄弟姐妹们啊,周末了,利好又来了。这一次是房地产实质性利好。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当前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社会保险经办条例(草案)》。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防汛抗旱关键期,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紧抓实防汛抗旱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强化防汛抗旱各项应对准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压实各环节责任,注重运用基层干部的实践经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风险隐患。要坚持防汛和抗旱两手抓,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精准调配抗旱水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特别是粮食生产用水安全。

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稳中求进、积极稳妥,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坚持城市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科学编制改造规划计划,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图片

图片

会议指出,社会保险经办立法有利于规范经办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更好保障群众社保权益。要以制定条例为契机,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社保办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方式,促进社保经办服务更便民、更利民。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严格各环节管理,依法严惩侵占挪用、骗保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图片

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目前,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特大城市包括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14城。

图片

图片

如何解读这个地产利好?

什么是超大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超大城市7个: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14个: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以上均按城区人口数排序)。

城中村改造≠棚改

城中村改造和棚改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但两者的重点和目的不同。其一,概念上,城中村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被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的农村,棚户区是指破旧房屋聚集、人口密集的区域,一般来说,棚户区的居住环境和房屋状况要比城中村更差;其二,目的上,棚改主要是为改善民生,城中村改造相对更偏向商业化和城市发展;其二,性质上,城中村土地一般是集体土地,棚户区土地一般是国有土地,两者补偿标准有所不同,城中村很可能是房票模式。

此外,其实早在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就提到,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什么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平急两用”设施是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4月18日,发改委在北京举办了“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现场会,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等7个部门,国开行,以及21个超大特大城市相关负责人员参加会议。从官方表述来看,“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可能涉及民宿、酒店、方舱医院、应急医疗服务点等,能够有效补齐大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短板,或有利于盘活超大特大城市存量住宅和基础设施,推动地产相关投资与居住需求。

证监会、交易所也有利好出来

据上交所官网,

图片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座谈会,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对于进一步优化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9家民营企业代表参与座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参会。

座谈会上,吉利集团、东方盛虹、物美集团、山鹰国际、富通集团等9家民营企业表示,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有助于企业优化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形象。2018年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推出了一系列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政策,近期多家民营企业发行了公司债券或资产证券化产品,提振了民企债券发行信心。参会企业还交流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共性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出了意见建议。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相关措施。证监会债券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服务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引导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用好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REITs等多种特色品种。要深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支持机制,切实做好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常态化推进工作,着力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要加强投资者培育和市场组织建设,积极维护良好民营企业市场生态,形成民营企业融资的正向循环。

近年来,上交所持续加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在市场服务扩面增效和深化产品创新机制、加强投融对接引导、深化产业增信支持等方面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注入新活力。下一步,上交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凝聚各方合力,着力推动扩大民企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覆盖面、鼓励民企发行科创债、健全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等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