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科创板询价转让忙

冯尧 2023-12-24 20:00

2023年进入尾声,一些科创板公司股东在忙什么?答案是减持。

进入12月以来,科创板已有包括长盈通、光峰科技、虹软科技、安恒信息等在内的10家公司抛出询价转让计划。这一数字几乎是年内所有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上市公司数量的1/3。

而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29家科创板公司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转让金额已经接近170亿元。

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自2020年7月推出以来,成为上市公司早期投资人与长期投资者的“接力榜”。简而言之,帮助“好公司”卖到“好价格”并找到“好下家”。在业内看来,减持行为被严格限定的背景下,询价转让已经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套现”的最优工具。

本月现询价转让“高潮”

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自推出以来,凭借“稳定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为股东提供便捷退出渠道”“引入多种类型机构投资者” 等优势,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重要方式之一。

12月22日晚间,4家科创板公司分别公布关于询价转让的不同进度公告。其中,虹软科技和安恒信息宣布完成股东询价转让;光峰科技敲定询价转让的定价情况;而长盈通则公布询价转让的计划书。

上述公司股东似乎都在忙于套现。事实上,今年12月计划询价转让股份的科创板公司股东显得有点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12月以来,已有长盈通、光峰科技、虹软科技、安恒信息、迪威尔、晶丰明源、爱博医疗、华海清科、三友医疗、中科新图等10家科创板公司抛出询价转让计划。

而在今年下半年的前五个月(即7月-11月)中,披露询价转让计划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正好也为10家。由此可见,今年12月迎来了科创板公司股东询价转让的高峰期。而且,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12月询价转让的科创板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加,去年12月仅有3家公司抛出询价转让计划。

据统计,今年年初至12月22日,已有31家科创板公司披露询价转让计划书,其中29家公司完成转让,总转让金额达168.34亿元。

部分公司股东“屡用不爽”

科创板询价转让制度在促进早期投资人与长期投资者“接力”投资、缓解二级市场压力和提振投资者信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缓释股东直接以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趋同减持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减少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和长期资金入市,形成价值投资氛围,提振市场信心。

简而言之,询价转让制度可以有效形成“好公司”能卖“好价格”并找到“好下家”的良性循环。而且在减持趋严的背景下,询价转让更是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最优工具。

在业内看来,今年融资节奏收紧,证监会、交易所等均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减持的监管力度,规范了具体减持方式与限制,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上市公司通过询价转让进行减持、资金回笼。

正因如此,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对于这一工具的使用屡试不爽。包括澜起科技、金山办公、药康生物在内的科创板公司股东,年内多次运用这一工具实施减持。

其中累计减持金额最大的为金山办公,其控股股东“WPS香港”及其一致行动人“奇文N维”,分别于今年5月9日、5月30日、6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进行三次询价转让。“WPS香港”与“奇文N维”三次询价转让的总股数超38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合计达1.6%,总额达59.55亿元。

金山办公也是AI热潮下的大牛股,股价从年初的263.46元/股,一路涨至529.77元/股(6月20日收盘价)。此时,正好距离该公司第三次抛出询价转让不到数日,之后该公司股价迅速回落。

而年内股东三度询价转让的公司还有芯片巨头澜起科技,其分别于今年1月6日、2月16日、7月11日晚间发布转让计划书,并于不久后完成询价转让,总金额达29.3亿元。

询价转让充满博弈

从规则上看,询价转让对转让方而言,单次转让股份不得低于科创公司股份总数的1%。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的底价折扣可达70%。

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减持方而言,询价转让较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节奏更快,且允许多方共同转让或受让,整体减持效率更高。对受让方而言,询价转让70%的折扣底价较定增也更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

“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询价可减少减持对公司股价、指数的冲击,6个月锁定期可引导长期投资者进入。”该人士表示。

有券商研报此前统计,从2020年8月中微公司完成首单询价转让算起,截至2023年7月底,科创板已有45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共计完成77单询价转让,总交易金额近400亿元。

截至2023年7月,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认购次数最多,分别达到322次与107次;保险公司与QFII机构的认购次数次之,分别为81次和45次。价格方面,截至7月31日,申报折溢价比率均值为1.05%、中位数为1.03%。

从过往情况来看,询价转让也充满博弈。其中,既有金山办公、九号公司、安集科技等多家公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也有多次询价转让交易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

前述投行人士认为,这一方面与公司质地、股价波动等情况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出让方股东对成交价格和成交数量的倾向性偏好相关,体现了相关股东方和成熟投资者对价格、数量的市场化理性博弈。“高折价多发生于转让规模中等偏小的项目。”他表示。

创业板询价转让“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月,深交所就《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6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深交所披露的《指引》主要是包括:1)询价转让制度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东拟询价转让股份数量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1%,询价对象不少于15家机构(其中,公募不少于10家,券商不少于5家);2)通过询价转让引入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增量资金,其受让的股份6个月内不得减持;3)配售减持制度方面,股东实施配售减持的,拟减持数量应达到或者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5%,且配售价格由实施配售的股东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配售计划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70%。

在业内看来,询价转让的规范性与透明度更高,在询价启动、定价、成交三个关键时点均需及时披露公告,且有券商核查。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