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奇妙夜直播回顾 | 平安基金张晓泉: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办法是“节流” 新能车、光伏万亿赛道值得关注

2021-04-01 19:55

基金奇妙夜 大咖来营业

平安基金重磅推出直播周播栏目“基金奇妙夜”,我们每一期都会邀请一位大咖,为投资者朋友分享最新鲜热辣的投资观点,一起把脉投资风向标。3月31日,我们第三期请到的大咖是——平安基金研究总监张晓泉。

图片

点击跳转直播回看播放界面

什么是碳中和?怎样才能实现碳中和?

张晓泉:当某个国家的每年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由增转降的拐点开始出现,就叫碳达峰。但是人类总是要排放碳,实在减不掉的就吸收掉,当吸收量=排放量,即实现净排放=0,就是碳中和。上述所说的“中和”就是指二氧化碳达到相对零排放。逻辑上,碳排放一定是先“达峰”后“中和”。所以我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要实现碳中和,主要通过“开源节流”。开源,主要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技术来尽可能吸收二氧化碳;节流,主要就是减少经济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过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终端需求电气化来实现。

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重视碳中和?

张晓泉: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必将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经济体之一,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遏制地球气候变暖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碳中和承诺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坚持多边主义的重要突破点。同时在碳中和趋势下,我国将构建以非石化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结构,能有效保证能源体系的自主可控。

首先,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活动冲击原有的碳循环系统,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温室效应,带来地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提升,海洋生态的毁灭导致供水压力日益紧张,甚至是极端天气的产生和疾病传播。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的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高1.5-4.8度。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按照现在的趋势,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将日益严重。比尔盖茨甚至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系统性地论述了碳中和的重要性和如何实现碳中和。所以我国的碳中和政策是为提高全人类的福祉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从能源自主可控角度,当下全球能源供需处在变革时期,也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当前煤炭仍是主要能源供给,煤电占比依然较高,且我国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对外依赖程度高,煤改气成本较高。发展新型能源,突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供给限制,减少进口依赖的需求日益凸显。在新能源供给方面,我国的光伏/锂电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能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支撑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还能对外进行出口,赚取经济利益。

最后,碳中和承诺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坚持多边主义的重要突破点。中国以绿色发展为抓手,积极响应碳减排号召,谋求多边发展。202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民主党接连提出征收碳税,碳排放可能成为碳中和时代新型的贸易保护工具。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探索“碳中和”,不仅可以降低出口产品被征收碳税的潜在风险,确保世界第一大出口经济体的地位不被动摇,还可以推行绿色外交谋求与欧盟、美国等开展对话交流,进行多边合作。

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优方法是什么?

张晓泉: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就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是通过植树造林或者采取碳捕捉技术,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是植树造林耗费的时间较长,而碳捕捉技术目前并未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所以“开源”这个法子解决不了我国目前达峰的迫切任务。而节流主要指减少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是短期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首先,从碳排放结构来看,当前我国的碳排放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火电(44%)、钢铁(18%)、建材(13%)、交运(含航空,8%)、化工(3%)、石化(2%)、有色(1%)。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的火电/工业和交运领域,所以要实现碳中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我国能源活动主要由能源生产和终端能源消费组成。能源生产方面,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主要以煤炭为主,未来将使用光伏、风电、氢能、生物质等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终端能源消费,我国主要以石油消费为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5%,每年石油进口额近2万亿,终端能源消费碳减排主要通过电气化解决,典型的例子便是汽车电动化,未来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也可以通过电气化来实现减排。

与碳中和相关的产业有哪些?

张晓泉:从“节流”的角度分析,碳中和影响到的行业主要为传统耗能、新兴能源行业,其中传统耗能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而新能源行业将会受益于需求上行,带动产业链需求扩张。

对于传统高耗能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可能推动行业进行2.0供给侧改革,推动行业出清,促进产业机构转型升级,对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有望带来显著影响,优质产能的盈利能力和集中度提高。叠加他们本身就受益于顺周期经济复苏的趋势,这些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有望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这些板块内具备成本优势、产能布局优势和成长能力的优质标的。

对于新能源产业,电能消费未来将成为能源消费的主导,电能的生产将主要来源于清洁和零碳排放的能源,将推动石化能源等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升级。从发电、电网到用电端全产业链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全球电气化水平约为20%。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要实现2°C温控目标,到205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要在50%以上;要实现1.5°C的温控目标,电能消费占比将超过65%。传统的石化能源将逐步被替代。

风电、光伏的清洁能源供电占比将大幅提升,对电网和储能要求增加。由于新能源发电方式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和需求端部分时段高负荷用电对电网输电要求提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需求仍强。储能将有效缓解高峰用电、输配电的问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有效降低成本,市场空间巨大。

下游需求也逐步通过电能替代实现减排,汽车电动化也是政策的主要推进方向。在交通运输业,燃油汽车将逐步被电动汽车取代,充电桩覆盖将更加全面,轨交、航空、航海、货运等领域的电气化程度也将大幅提升。在建筑行业,家用能耗也将逐步转为电能,实现供暖、燃气等的电能转换。在工业领域,由于钢铁、水泥等需要化石能源提供高品位热能,目前难以通过电能替代实现减排,未来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

产业结构调整下,有什么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

张晓泉: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开源”与“节流”两个法子。而前者由于耗时较长,技术还不太成熟,短期无法对减排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节流”可能是达峰阶段我国的计划重心。就“节流”领域而言,主要的投资机会主要分为一种是以供给侧收缩为主导的传统高耗能行业;另一种是需求扩张带来的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机会。

从传统高耗能按行业来看,钢铁和有色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具备投资机会。我国当前的情况是,大概一年100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近半是由火力发电产生的。除此之外,钢铁/有色等工业生产的碳排放占比也较大。

在碳排放的要求下,这类公司会有比较强的供给约束,优质产能的集中度将提高。同时经济在复苏上行周期,需求增长,推动大宗产品价格的上涨,所以优质产能的盈利能力也在修复,弹性较大。长期而言,他们的经营情况会随着供给格局的改善,摆脱过去盈利能力大幅波动的商业模式,盈利将更可预测的稳健增长,估值会有一定程度的抬升和修复。 

另一方面,光伏和新能车也将受益碳中和趋势下的需求扩张。

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非石化能源的消费比例,但核电、风电、水电都或多或少存在瓶颈(核电因为安全性问题饱受质疑,欧美国家都计划在23年开始陆续淘汰核电设备;水电建设由资源禀赋决定,但目前全球的水电资源都开发殆尽,未来增长有限;风电也受制于风资源,且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比较适合大型电站的建设)。光伏发电作为目前资源最易得,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肩负在碳中和时代,成为全球主力能源的重任。

首先,光伏本质上是光电转换,只需要阳光,光伏便可以发电,太阳40min的光照强度,便可以满足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同时光伏发电效率极高,光伏生产单瓦耗电仅为1.6度电,全生命周期可以发电28度,发电相对生产耗电的杠杆系数为17。在性价比层面,目前光伏发电成本在世界多数地区已经低于传统能源,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为4美分,而气电的成本为5.6美分,煤电的成本在10.9美分,光伏目前已然是性价比最高的电力。更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光伏的技术进步,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减半,预计成本可降至2美分。目前光伏发电占世界电力的比例仅为3%不到,光伏引领的能源革命当前处在爆发前夜。

同时光伏+的应用也值得期待,由于光伏易安装性,其可以与建筑相结合,可以设想未来每座建筑物外立面和屋顶都是用的光伏建材,配合储能,每座建筑物都是一个离散的小电站,电力实现自发自用,在使用过程不产生任何碳排放,成为真正的意义的绿色建筑。

但同时光伏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由于新能源发电方式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和需求端部分时段高负荷用电对电网输电要求提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需求仍强。同时储能将有效缓解高峰用电、输配电的问题,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有效降低成本,市场空间巨大。目前电化学储能的装机量不足10GWh,当前储能的度电成本在3毛钱,但是随着电池价格的下降,和电池的循环寿命的提升,储能的度电成本将快速下降,未来电化学储能的市场可能达到上千GWh。

新能车的成长性也非常确定。早先新能车发展是由补贴驱动,但20年以来逐步转向由产品驱动。炙手可热的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20年销量接近50万辆。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口碑销量双丰收。过去新能车被大众诟病的续航差、做工粗糙等缺点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充沛的驾驶性能、高度智能化来虏获消费者心智。20年全球新能车的渗透率仅为4%,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可以大胆期待汽车全部电动化时代的到来,这意味电动车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其次,电动化只是新能车的基础,智能化才是新能车的终极形态。新能车最大的看点在于基于新能源平台打造的自动驾驶技术。新能车有着更为灵敏的传动系统/更为高效的电子电气架构,相较燃油车来说,电动车是自动驾驶更好的载体。当下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传统燃油车企以及互联网巨头也都在全力布局自动驾驶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汽车的商业模式将从硬件销售转为软件升级,出行将成为一种服务,汽车座舱可能成为自动驾驶的时代最大的流量端口。汽车革命未来已来。

光伏、新能源车,目前仍处于变化快,竞争格局未定的阶段。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股难度会不会比较大,或者说行业的波动性会比较高?晓泉总,普通投资者如何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   

张晓泉:传统制造业有望出现阶段性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都在复苏,传统制造业本身就受益于需求侧的提升和增长。另一方面,叠加碳中和目标下对其供给侧强约束,所以它的阶段性表现会非常好,空间会非常大。而从长远来说,空间更大的,更长期的机会还是光伏和新能源行业。我们可以看未来十年,甚至是可以看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的行业,是可以改变未来整个人类生活的行业。这些机会主要在中国,投资中国A股市场这些优质的标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电动车和光伏行业毕竟属于科技成长行业。科技成长行业的特点是,随着技术的变化,竞争优势、行业地位、投资机会,都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波动和变化。所以对这种有科技属性的行业进行投资,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能力,要对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包括对产业要有比较强的研究和跟踪能力,才可以做到及时跟住市场的变化,根据不同的科技变化、市场变化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多做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但如果投资者平时工作比较忙,或专业属性太强,研究起来觉得有难度,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寻找有这种属性的基金。当然,现在有很多以新能源为主题的主动管理基金,也有以新能源为主题的ETF。包括我们公司也有新能车ETF(515700)、光伏产业ETF(516180),也有低碳环保、偏向新能源主题行业的主动管理产品。投资者如果觉得自己研究的难度比较大,实际可以选择类似这样的产品去进行投资。

碳中和与环保这一概念是否有区别?是否可以简单理解为与减排、环保相关的都算碳中和?

张晓泉:碳中和、环保的概念,其实是不一样的。碳中和观察的指标就是二氧化碳。其实本质上二氧化碳是不污染环境的,不光是汽车尾气的二氧化碳,我们每天只要在呼吸,我们就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

我们一般讲的环保,是指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比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粉尘、污水、污泥、垃圾、重金属等,这些是有毒的,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环保的核心是怎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或者怎么治理有害的物质。

所以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把碳中和当成环保来投资,也不能把环保当成碳中和来投资。当然这其中一些公司,可能会有一些交叉业务,以前是做环保业务,现在参与到碳中和业务里,这是有可能的。

另外,在环保和碳中和交叉这方面,我们目前没有看到明确迹象。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光伏、电动车包括传统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这也是系统性、板块性的。

新能源的估值高不高?下半年投资情况乐观吗?   

张晓泉:说到新能源估值高不高,这个要看怎么看。跟新能源的历史比,估值都不低,都在它们历史上估值比较高的位置。但如果按照这个市场来比,其实也就是正常的,因为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很多标的的估值都是历史最高点的位置,整体市场的水位比较高,跟过去几年流动性比较充裕也有比较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以前这两个行业估值经常有大幅度波动,是因为这两个行业此前都需要依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有极强的周期性和不可预测性,对它们盈利的预测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估值就比较便宜。而确定性是可以给溢价的。

但从2020年开始,这两个行业都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具备市场化竞争力意味着它们的估值体系要从以前政策导向,变成市场化导向的估值体系。本身它的估值体系就应该大幅度提升。从这个角度理解,它们的估值也并不贵。尤其在这个位置上,光伏和一些电动车里的龙头标的,整体估值都是比较合理的,都是非常好的去估值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