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报|经济金融数据符合预期 央行表态安抚市场

2021-04-19 22:09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央行延续了每天进行少量OMO操作的风格,资金价格大体保持平稳,数据面上3月金融和经济数据普遍在市场的预期之内,对市场的冲击不大。从国债和国开的走势来看,国债和国开表现相当,普遍有较大幅度的下行,资金面持续宽松,但由于地方债供给增加以及步入税期等因素,本周资金面将面临真正的考验,央行的应对也吸引了市场较大的关注程度。10-3Y和10-5Y的期限利差历史分位数变化至27.0%和25.8%的水平。

从央行的态度上来看,上周公开市场小幅净投放500亿元(若考虑到MLF包含了对TMLF的续作则是净回笼),资金价格平稳,总体上处于中性水平。本周国债和政金债发行规模保持平稳,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疫情方面,海外疫情持续反弹,印度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快速上升,国内本土确诊则得到了控制。本周来看,数据面上步入了真空期。股市方面,上周主板和创业板指数震荡下跌,权重板块表现不振,市场风格切换明显,同时两市成交量逐渐衰减,“后碳中和”周期的亏钱效应逐渐放大。地方债的发行节奏上,上周发行了1031亿,本周将发行2630亿,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有较大的增加。上周央行资金面小幅净投放,资金价格上隔夜和7D均有所下行,总体而言是中性略偏松的格局。

基本面的变化需要数据持续的验证,短期来看资金面和政策面依然主导了市场的走势。华融到期债务成功兑付,缓解了市场对信用风险扩散的悲观预期,短端中高等级城投的信用利差持续收窄。上周中美利差维持在150-160BP左右的区间,A债和美债收益率同时下行。

本周固收市场展望

债券市场在央行的鸽派信号下走了一波反弹,但若无进一步的刺激,短期内依然以震荡为主。基本面的变化需要时间和数据来展现,目前资金面和政策面的边际变化对市场的冲击较大。货币政策方面边际上呵护税期和国债及地方债的一级发行,但也很难有更进一步宽松的环境。长端的配置价值依然高于交易价值,配置仓位依然建议持券,交易仓位建议谨慎,信用方面建议关注尾部风险。

本周权益市场展望

上周上证综指和创业板震荡下跌,权重股依然疲软而拖累指数,题材方面高位股大幅回撤,二胎、医美、核电等板块有一定的表现,市场进入了碳中和行情后的迷茫期,成交量的缩小也使得市场的操作难度加大。板块上来看,权重股短期内难有起色,题材方面在经历了快速上涨后积累了较大的风险,等待市场情绪的修复。本周来看,指数上依然会波澜不惊,权重方面依然推荐半导体和锂电池在持续调整后的配置机会。板块方面,钢铁板块在上周的冲高后分歧加大,建议暂时关注,等待调整低吸的机会。

截止到目前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基本披露完毕,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18.3%,3月社零同比增长34.2%(高于市场预期的28.4%),固定资产投资环比1.51%创7个月以来新高。并且从当前已经发布的一季报情况来看,很多行业盈利也如期高增长,显示经济复苏强劲。业绩增速上调幅度较大的行业多为顺周期、TMT和景气度处于高位的行业。

对于上游资源品,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处于调整通道,相关股票也处于调整趋势。尽管部分商品如铜、铝等商品价格接近或创出近年来的新高,但股票价格则相对弱势。基于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涨价的“顺周期”投资逻辑面临考验,季报高增长但是股价反而出现高开低走。但是由于受益于国内需求旺季的钢铁、煤炭,同时又在“碳中和”的催化和约束下的产量减产的预期,钢铁股价近半个月以来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后续需要关注22/23日全球碳中和峰会的会议的情况。大部分“核心资产”估值仍需消化,近期也频繁出现业绩“爆雷”的问题,如中国中免等。

鉴于当前市场已经对于一季报业绩的反应表现较为充分,后续建议重点关注中期景气度仍然向上且存在超预期的可能的品种,同时需要密切关注4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

一季报超预期,后续有望继续高景气且持续性较好的,如半导体、覆铜板、面板等;

疫情受损行业的持续修复,后续板块业绩有望继续环比改善,受益于的五一节假日旅游数据的强力催化,可重点关注酒店、旅游、景区、航空等;

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中美地产周期共振下,地产后周期的轻工家居、建材等;

自动驾驶有望成为新的投资主线,偏主题性质。

当前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类似于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将加速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将带来产业链爆发式的发展。

自动驾驶LI/L2的渗透率为45%,而L3的渗透率仅仅2.5%。华为联合北汽发布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搭载华为全套的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具有城区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当前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进入者如苹果、小米等,均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时代来临,也将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

就上游自动驾驶系统的搭建而言,包括了感知层的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传输层的通信芯片及模组,以及决策执行层的高精度地图、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细分产业;

至中下游,则主要包含中游平台层的智能驾舱软件系统,以及下游整车厂和出行服务第三方供应商。

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进步,凭借广阔的可渗透空间,智能汽车产业链有望成为又一核心亮点赛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