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的人,为什么“躺不平”?

2021-06-09 18:17

如果要评选2021年网络热词,“躺平”肯定是其中之一。


微博上有关躺平的话题,频上热搜,阅读量已经超过了10亿…


图片



该不该躺平,大家争论不休。


但至少在股市里,躺平没错。


因为在投资的世界里,勤奋未必有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那只坚持86年不换仓、全球最懒也是最成功的基金LEXCX也告诉我们:守着好股票,一动不如一静。


详见《躺平的韭菜,不好割》


我们也曾经对基金历史收益数据做了一些统计,得出结论——


长期持有比频繁交易更能提高基金盈利的概率。



道理虽是如此,而在现实中,不论炒股还是买基金,能安心躺平的人少之又少,“躺不平”才是常态。


为什么在股市里躺平这么难?


今天就来聊五毛钱的。


先来看一个段子:


一位朋友腿骨折了躺在床上,他请我去彩票站为他买双色球。


我填了7个数字,付了费。


当我将彩票递给他时,他粗暴地说:


“你为什么帮我填好了?我本来想自己填的。你填的数字我肯定什么也赢不到!”



影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


主角在赌场抛出他的决定性的骰子之前,会向手心里的骰子吹一两口气才抛出去。


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字时,大多数人会尽可能使劲地掷色子;


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小数字时,他们会尽可能掷得温柔。


在赌博和投注中,结果实际上是随机而不可预知的。


但人们普遍相信自己能做点什么,可以影响结果。


于是就产生了错觉,以为通过这些行动会影响事件的结果,所以不知觉地做出了这类反应。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伦·兰格(Ellen Langer)称这心理为“控制错觉”(illusion of control)。


即人们倾向于把外面世界看成有组织的、有序的、可控的,然后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


就算你的理性知道这不可能,仍然会下意识这么做。


映射到投资上。


很多人认为投资收益并不是由行情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操作决定的。


英国开放大学商学院教授Mark Fenton-O’Creevy发现,


 

当股市发生剧烈变化时,投资者心理很容易失衡。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就产生了“控制错觉”:


一定得做点什么吧,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其结果就是,频繁交易


比如一轮上涨周期。


大涨初期,由于一般投资者喜欢慢慢加仓,往往由于仓位不足跑输市场。


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就产生了“控制错觉”,希望用“频繁交易”来控制局面。


于是,很短的时间内,市场上有的买,有的卖,有的卖了又买,有的买了又卖。


最典型的是以下四种心态:


厌倦:终于解套了,以后再也不玩了。


恐惧:前几次上涨都坐了过山车,这次说什么也要先落袋为安。


后悔:踏空了,赶紧追。


贪婪:XX都在涨,牛市真来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梭了。 


“炒”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爱“炒”的人,要么认为自己技高一筹,要么觉得自己能看穿一切,要么很闲;


爱“炒”的人,想赚快钱,他们紧跟热点,被赚钱效应吸引,追涨杀跌;


爱“炒”的人,不信任时间,觉得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夜长梦多,他们紧盯行情,快进快出。


所以,他们“躺不平”。



而能够在股市里安心躺平的人,大概有这么几种:




1、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没有水平也没有精力在股市里“折腾”,把钱放在那里,享受股市的长期平均收益就满足了。



2、用闲钱投资,赚了开心,亏了也不计较。



3、对手里的股票/基金深入研究,相信上市公司/基金经理,心里有数。



4、愿意慢慢致富,信任时间。



虽然“躺平”并不一定能“躺赢”,但是“躺不平”输的概率更高。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