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您同读 |《资本之王》:解读财富金字塔构筑背后的故事

2021-06-19 22:11

读书笔记

2007年,中国主权基金入股黑石集团,让黑石集团第一次走进了普通中国公众的视野,而2020年,黑石集团计划收购中国地产公司SOHO让它又一次频繁出现在中外媒体。黑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它完整记录了黑石从创业到上市的发展历程,向我们揭示了黑石如何从四十万美元起步、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数百亿美元、控制数千亿美元资本的“资本之王”,成为私募股权这个行业的王者。

黑石上市之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黑石抓住了八十年代并购浪潮成功创业;第二阶段,在九十年代,行业形势复杂多变,经历了初期的衰退、后期的新经济冲击,但是黑石凭借谨慎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及业务创新,成功跻身第一梯队。第三阶段200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新繁荣,黑石准确判断这个趋势,全力出击,依靠房地产领域的积累奠定了后续的成功。

黑石的创始人是彼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中文名:苏世民),近年来同样讲述黑石集团成长史的《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火遍大江南北,成为金融人必读书目,两本书站在不同视角对黑石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相比之下,我认为《资本之王》胜在更加客观。

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对私募股权行业进行了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为读者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同时,本书对黑石集团荣辱兴衰与投资运作经验的刻画,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提供了一个参照,它使我们有更大的空间揣度其中的参考价值,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的运作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看完本书,我认为黑石的成功之道,来自于其独特的公司理念:

谨慎的运营风格

在狼群环伺的华尔街,黑石对提防风险的谨慎甚至到了懦弱和“病态”的地步。投资的第一准则是投资者必须承受风险才能获得回报,但是施瓦茨曼好像不能理解这一点,作为一个世界级投资者,他的谨慎程度超越了一般人想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获取回报。施瓦茨曼拒绝了很多前景不错的项目,不惜以潜在升值空间换取不会贬值的保障,所以书中说:“施瓦茨曼的直觉和本性是黑石集团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模式

黑石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合伙模式。对于黑石想要牢牢捆绑的牛人,黑石并不将自己的股权分给他,而是在这个牛人所负责的领域,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由牛人和黑石来共同控股。这样一来,牛人的利益和黑石牢牢绑定,对于自己的这个领域而言,牛人自己也是老板,干得好就挣得多。这种模式跟律师、会计师那些行业常见的合伙人模式还不一样。其他行业的合伙人模式,会分散母公司的股权,但是黑石这种模式,不会分散黑石公司的股权结构,创始人仍然能够牢牢掌控大局。这种模式对于黑石在保持自身稳定的情况下,吸引华尔街顶尖牛人,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而牛人和黑石共同控股的专业合资公司,也就成了黑石在不同领域发展业务的先锋,比如贝莱德。

强大的资产并购增值能力

施瓦茨曼认为伙伴关系可以增加黑石集团的成功概率。在恶意收购十分流行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上,黑石的收购策略有些别具一格,始终坚持善意收购,即在收购前与被收购方股东和管理层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在收购后尽可能避免对被收购公司原有业务、管理和人员的粗暴处置。并且他们还善于帮助收购的目标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实现增值,这种并购资产增值能力,可以说是黑石的核心竞争优势。而现在这样的收购策略已经成为不少私募股权公司积极学习和改进的一个基本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黑石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私募股权行业的整体发展走向,间接成就了成千上万个公司。

由此可见,黑石能够穿过一次次危机,成长为资本之王,虽然有踩准市场节奏的运气,但也绝非单靠运气。谨慎的经营风格,独特的分支机构合伙运营模式,强大的并购资产增值能力,这三点称得上黑石成功的独门秘籍,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作者:庚您同读书友会 书友

声明:本文仅学习交流使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