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C的长线思维买基金

黄可弘 2021-06-21 20:01

提起风险投资(VC),人们会想到这些传奇故事:

“孙正义6分钟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狂2500多倍;

彼得·蒂尔给Facebook投了50万美元,8年后变成约11亿美元;

阿瑟·洛克给苹果投了约6万美元,3年后上涨为约1400万美元……”


有趣的是,VC往往会被认为是“一夜暴富”,实际上行业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也必须拥有投资的珍贵品质——耐心;在外人看来,VC所在的一级市场缺少流动性,但这在VC眼中或许反而是优势。
 
风险投资人黄海指出:风险投资体现了“买入是逻辑,卖出是艺术”,普通人也能借鉴VC的思维做投资。此话怎讲?
 
从VC视角,看风险与收益
图片

风险投资也叫创业投资,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毕竟大多数创业企业可能都会失败,极少数成功案例可以为失败案例买单。统计显示,美国VC行业整体年化收益约为16.4%,不过VC的头部效应、品牌效应非常明显。(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数据,1987-2007区间年化收益率)
 
VC是如何“悄悄变富,惊艳世人”的?风险投资家并非不惧风险的勇士,优秀的VC会通过惊人的耐心、准确的判断斩获更高胜率。红杉资本是全球最著名的VC之一,在美国投资了苹果、思科、谷歌、领英、WhatsApp等公司,据统计其平均持股时间达7年。
 
图:红杉等基金的历史回报

图片

数据来源:《风投》,哈佛大学教授汤姆·尼古拉斯著。圆圈大小与规模大小成正比。

 
为什么VC这么有耐心?答案很简单:不得不如此。参与一级市场的VC,往往不能随时退出,VC出资人也需要“被迫”长期持有。与一级市场相比,二级市场流动性更好,你能获得每天,甚至实时报价,但反过来看,“这是否也是二级市场的缺点呢?”
 
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VC一定深有体会。一方面,由于一级市场缺乏流动性,每次交易可能需要等很多年。另一方面,早期阶段的公司,不存在实时报价,估值变化也可能非常剧烈。VC能抵挡“赚快钱”的诱惑,恰恰是因为缺少这个途径。
 
“募、投、管、退”四个步骤是VC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退”。判断是退出还是继续加码,是非常考验VC能力的事情。比如张一鸣的“九九房”创业失败了,但“一个华丽转身”打造出今日头条,所以重要的还是回归对商业与经营者的复杂判断。


图片


时有风吹幡动,非风动,非幡动,实乃心动——虽然二级市场提供了频繁交易的可能,但VC恐怕不喜欢这种交易便利与频繁报价带来的撩拨与试探。像VC一样谨慎思考,给自己的投资加一个“紧箍咒”,降低操作频率,在克制内心波澜的同时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神秘”的VC出资人
图片

有耐心的资金永远是少数,加之VC募资规模可能高达数千万或数亿元,所以更像是“奢侈品”。它们的出资人来自哪里?
 
风险投资可以算是美国的发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VC资金主要来源发生变化,从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明显转向退休金、社保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我国则主要是上市公司、高净值个人、政府引导基金等。VC资金往往对于流动性要求更低,耐心更高。
 
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前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曾表示:某家风投机构是他们最赚钱的投资项目之一,为耶鲁带来的回报超过24亿美元。此外,风险投资人杜枫在著作中说:“退休基金是劳动者年轻的时候存下来,以保证退休和年老时的收益,是一种比较长期的投资,要得到超过通货膨胀的收益,就不能只限于固定存款。”美国退休基金为了分散风险,会以一小部分资金投资于VC,同时也争取拉高整体收益。
 
VC思维下,如何投资?
图片

VC的投资思路,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眼光。部分二级市场上市公司与创投公司类似,在不断涌现新的业务,进行商业创新、技术创新。此类公司的投资分析思路,往往也是看护城河、看用户、看粘性,同样需要在公司业务重大拐点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判断公司是否具有跨越式发展的潜力。
 
此外,VC更看重的往往是10年左右的中长线行业分析思维,这也是建立在与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深入了解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之上。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把握,时常会面临的恐慌情绪,部分源于对公司情况缺乏足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举例来说,美股亚马逊股价曾经在2001年10月跌至5.51美元,自上市以来最大回撤居然达到95%,二级市场投资很难不为所动,理想化的价值投资思维往往面临各方面的考验与压力。
 
图:1997至2021亚马逊股价(AMZN)

图片


VC与公募基金相比有很多不同,比如高杠杆运作、借壳上市等风险相对更大,但投资需要“正确的认知+逆人性”,不论风险投资或二级市场都是如此。“股神”巴菲特对于市场好时候、坏时候都保持淡定态度,也是源于其资金主要来自保险浮存金,能支持进行长期持有。对于普通投资者,一旦明确资金短期内无需动用,既然一样是用于长线,不妨将耐心思维、VC思维用在投资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