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7月主要经济数据。其中生产、消费、投资等多项指标的同比增速放缓,且低于市场预期。
尽管在部分研报看来,7月经济数据的全面走弱与内外疫情反弹和极端天气灾害不无关系,但更多的研报仍提到,回落幅度超预期的数据,恐怕不只是疫情反复所致。
东吴证券的报告中将7月经济数据回落分为“假摔”与“真跌”两部分。其中,社零销售的下滑更多是“假摔”,但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走弱则反映出“真跌”。如果说“假摔”是洪涝灾害和局部疫情的暂时性冲击,那么“真跌”则是内生的结构性的下行。
具体而言,制造业投资方面,此前上游原材料上涨对于中下游需求的抑制,已经影响到制造业企业的盈利前景,叠加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回落,未来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可能遭遇瓶颈。此外,受政策、极端天气和疫情蔓延的冲击,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正经历全面降温;基建投资在年内的反弹空间也同样有限。
国泰君安的宏观报告用“短期扰动与实质衰退的交叉”来描述7月经济数据——短期扰动因素占据主导,但实质衰退的苗头已经出现,经济“滞”的特征在加剧。其中的扰动集中在消费、生产,而实质“衰退”核心在地产周期运行。此外,地产调控下半年定调严格,地产实质性的下行周期还在进行。
不过,就算是被上述机构归为短期扰动的消费数据下滑,还有人认为负面影响尚未完全体现,年内可能仍难以回到正常水平。
如国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二季度以来各类变异毒株轮番出现,疫情长期化的预期逐步形成,对居民消费、制造业投资的抑制提升,同时“清零”政策对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压制明显,预示后续极端天气、疫情等扰动消退后,经济复苏内生动能尚难全面恢复。
开源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局部地区疫情间歇性反复,拖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修复缓慢(农村地区社零增速同比8.8%、两年复合增速3.6%,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地区的1.2个百分点)是整体消费修复进度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
中信证券的报告中也提到,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分两个层次,第一个直接的层次是疫情带来的社区封闭等限制居民的社交消费场景,因此对服务性消费和部分可选商品如服装、汽车等冲击较大;第二个层次是疫情对经济各个方面形成冲击后反作用于消费,例如疫情带来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供给端的压力问题等都将反过来影响居民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从而进一步传导到消费。这两个层次对消费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随着疫情延续的时间拉长,第二个层次对消费的影响将愈加凸显。7月的社消数据中呈现出服务性消费的回落并不明显,主要压力来自商品消费。向后看,疫情在8月初的扩散范围较7月有所增大,因此预计对消费的拖累还将持续存在。
事实上,对消费复苏进程的谨慎判断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如果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的数据,二季度确认非典疫情结束、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直至四季度储蓄率回落至正常年份水平,才真正推动当期居民消费反弹。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1-08-17 21: 58
2021-08-17 21: 47
2021-08-17 21: 40
2021-08-17 21: 09
2021-08-17 21: 00
2021-08-17 19: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