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震荡行情,市场似乎越关心顶流基金经理的最新动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基金经理转战**行业”的新闻,总会成为各大平台的热门贴。
有人会对这样的主动“破圈”点赞,觉得基金经理与时俱进;但也有人不喜,觉得基金经理这样做是风格漂移、得减印象分。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本是常态,不过如果擅长某些行业的基金经理转战其他赛道,算不算风格漂移还真是一个问题。
你真了解基金经理吗?
小标题写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各位在购买前没有认真研读基金经理的观点,而是很多投资者可能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这一点——自己是在标签化的描述中认识某位基金经理的。
这几年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基金公司和市场都喜欢给基金经理贴标签,譬如**大神、**女神。贴标签的最大作用,是把晦涩难懂的投资术语转化成通俗的、你能记住的大字报。但问题是,“标签”只是让描述基金经理变得更简单,却未必更准确。
举个例子,当小编在描述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姜诚时,常用“低估值选股”这个词。这个描述的好处在于投资者马上能明白,这位基金经理对价格很苛刻。
但坏处在于,这个描述也很容易让人以为姜诚以估值高下去做筛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姜诚曾多次在访谈中提过,持仓股呈现的低估值,并非选股的目标,只是组合中呈现出来的结果。估值当然重要,但那只是分母;分子的质地同样重要,自己在筛选股票恰恰是质地优先、而不是估值优先。因为片面看分子则太粗糙,片面强调估值则会落入价值陷阱。而价值投资只有一个目标,用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尽可能好的资产。
有没有觉得相对精确的描述又长又烧脑、长到你可能无法坚持读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基金公司(包括小编本人)都不得不用标签化的方式来刻画基金经理,虽然不那么精确,但至少能让投资者记住。
另外,标签是简单的、人却是复杂的。那些被誉为**行业大神的基金经理,或许确实擅长某个领域,却不代表他们并不擅长其他领域。所以要准确考察一个基金经理的风格和能力圈,首先要跳出标签化的预设,从这个角度上,风格漂移的帽子不要轻易扣。
你未必真不喜欢“风格漂移”
虽然耿直的小编并不喜欢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但事实是,喜欢风格漂移的投资者,还真不少。
不,他们喜欢的不是风格漂移,而是风格漂移但能赚更多钱。这类风格漂移还有另外的定语:切换能力强——赚到钱的漂移是能力的体现,亏了钱的漂移是浮躁的代价。
事实上,抱着“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种态度的投资者并不少。君不见,无论是满仓新能源股的教育主题基金,还是拿着半导体、新能源和军工类股票的文体基金,上涨的时候,基金吧内一眼望去全是赞扬声。
人皆逐利,若投资唯结果论,能赚钱确实是真香。有些基金经理换仓快,擅长在在风格轮动中淘金,未尝不是一种财富增值之道。不过,成功的轮动确实令人向往,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频繁换行业可能会被来回打脸。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在某些时候要求基金经理做到风格漂移、某些时候又要求基金经理知行合一;更不能只接受基金经理在风格漂移中赚钱、却无法忍受基金经理在风格漂移中亏钱。
盈亏同源,所以没有只好不坏的风格漂移,如果拒绝承担风格漂移的不确定性和波动,不妨接受不追风的“慢慢变富”。
2021-09-01 21: 11
2021-09-01 21: 05
2021-09-01 20: 57
2021-09-01 20: 55
2021-09-01 20: 51
2021-09-01 2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