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经济韧性以及良好的投资前景,已经有很多海外知名资管机构通过QFII、陆股通等方式积极参与A股投资。
以QFII为例,截至三季度末,QFII持仓A股数量首次突破1000只,相比二季度的516只出现大幅增长,合计持股数量达到127.32亿股,持股市值合计达到2836亿元。
QFII持有A股数量
(单位:亿股)
●数据来源:Wind,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告,截至2021/9/30
众多国外投资机构不远万里来到A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股优质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0/29
而在众多海外投资资金中,海外养老金是重要来源之一。
据海外知名机构投资杂志“养老金与投资”(Pension &Investments)10月底报道,近日,美国俄亥俄州学校雇员退休系统决定将5000万美元委托给摩根资管,后者替它进行A股投资管理。
事实上,除了美国俄亥俄州学校雇员退休系统之外,国家第一养老金信托公司、瑞典第二国家养老金、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和加拿大年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海外养老金都曾经或正在持有A股资产。
那么,作为与A股近在咫尺的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借力资本市场,安排好未来的个人养老规划呢?
支撑我们养老的“三大支柱”
截至2019年底,我国各类养老金规模共计12.5万亿元,支撑国民养老有 “三大支柱”,三大支柱构成了我国的养老体系。
第一支柱指的是基本养老金+全国社保基金,这块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规模共计8.9万亿,占比71.05%;
第二支柱指的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模共计2.5万亿,占比19.96%;
第三支柱指的是个人自行安排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等),规模共计1.1万亿元,占比8.78%。
我国养老金的规模和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0)》,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人社部,南方基金
从三大支柱比例上可以看出,我国对由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补充构成的第一支柱依赖程度较高。
据人社部,2019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年均93383元,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为42.82%。
根据替代率公式,这意味着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退休后的收入是目前工资水平的42.82%,所以单纯依赖第一支柱,可能会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另一方面,由企业组织的第二支柱养老金覆盖人口仅2000余万人,企业年金福利虽好,却与绝大多数打工人无缘。
因此,主要由个人自行安排的第三支柱便被委以重任,成为个人筹划未来养老的重要工具。
公募基金助力养老: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
在发展第三支柱之路上,由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目标基金成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
首批公募养老目标基金于2018年8月获批发行,经过三年多发展,中国养老目标基金共142只,规模956亿元,其中117只目标日期基金规模共816.19亿成为当前主流。(Wind,截至2021/6/30)
接下来,我们不妨从两个核心特点,一探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魅力。
① 践行长期投资,风格稳健
所谓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是针对一个预定的目标退休日期做投资管理,比如“目标日期2035”就适合退休年份接近2035年的人群。
比如,国内目标日期基金中有一些要求持有至少3年才能进行赎回,加上相对长远的退休日期,长期投资成为这类基金的重要特色。
② 从生命周期角度做动态资产配置
还有,目标日期基金多采用FOF产品形式,其另一大特征,是随着投资者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以达到预定收益目标。
参考海外生命周期假说和人力资本理论:
中青年时期,未来工资收入贴现值较高,且储备的养老资产占个人总财富比例较低,因此能容忍较大风险;
随着退休日的临近,养老资产占个人总财富比例逐渐提高,风险容忍度持续走弱,有必要逐渐降低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
退休时,养老资产成为主要保障,风险的容忍度较小,宜采取稳妥的投资策略来获取稳健收益,此时的高风险资产比例需尽可能低。
南方某养老目标日期的“下滑曲线”策略
●资料来源:南方基金
回过头看,近两个完整年度里,国内目标日期FOF历史业绩并不逊色国内社保基金、美国最大的公共退休基金,在2020年尤为出彩,个人投资者后续可重点予以关注。
不同养老基金的年度回报率
●数据来源:Wind,社保基金理事会,信达证券,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为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共退休金,国内目标日期FOF回报指各相关基金的平均年度回报率
基金名称中包含“养老”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2021-11-03 19: 35
2021-11-03 19: 32
2021-11-03 19: 30
2021-11-03 19: 29
2021-11-03 19: 25
2021-11-03 1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