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传达了什么积极信号?
2022年2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了2021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以来暖的基调。
首先,有关信用扩张的表述更加积极,国内“宽信用”正在逐步展开。
总量上看,“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
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与主要经济体比增幅相对可控,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价格上看,“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央行指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贷款利率影响实体融资意愿,下一阶段“降成本”或有所加强。
本次报告提出“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相比于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更加积极,对“宽信用”的诉求也更加强烈。
第二,“稳增长”是政策主线,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中性偏宽松。
虽然本次报告重新提及“不搞大水漫灌”,但货币政策总基调尚未发生大的改变,无需过度解读,重提“不搞大水漫灌”可能是出于抑制套利和脱实向虚的考虑。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总基调的描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相比“不搞大水漫灌”,“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更为核心。
第三,海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我为主”。
本次报告对于海外经济的描述较多,指出“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仍是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
针对海外经济体收紧流动性,央行的态度仍是“以我为主,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2021年四季度至今,美元指数上涨3.8%,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1.56%。
向后看,在中外货币政策周期错位跨境资本存在一定流出风险、国内稳增长政策稳固经济基本面的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双向波动,在吸收海外冲击的同时保证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2022-02-14 15: 20
2022-02-14 15: 06
2022-02-14 15: 01
2022-02-14 14: 41
2022-02-14 12: 34
2022-02-14 1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