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策略|政策加力,“稳增长”或仍是市场阶段主线

2022-02-15 15:21


一、市场回顾:宽基指数节后反弹,成长继续回调。

  • 上周初市场在春节假期国内消息整体平稳、海外市场回暖背景下展开反弹,后续在稳增长政策继续出台、社融信贷数据超预期、海外不确定性提升等因素综合影响下走势分化,上证指数单周明显反弹3.0%,成长板块则继续回调。两市日均成交额相比节前反弹至0.92万亿元左右,北向资金上周重新净流入107亿元,但沪深股通同样分化,深股通净流出66亿元。

  • 风格方面,成长为主的创业板指单周下跌5.6%并创下阶段新低,价值蓝筹为主的沪深300和上证50分别上涨0.8%和2.9%。行业方面,周期板块表现强于市场,煤炭和石油石化涨幅居前,受益疫情改善预期的消费者服务也表现较好;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下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和电子跌幅居前。


二、热点思考:


央行于2022年1月12日发布《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海外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升温、社融信贷数据超预期之际,为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提供线索:

  • 措辞变化较大,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已有落实央行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与结构双重功能”,“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表述明显要比2021年三季度货政报告更为积极,特别是“有力扩大”贷款投放1月18日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曾经提到,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

  • 央行眼中的世界:国内面临三重压力,全球存在三大不确定性本次执行报告中,央行对国内经济定调如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应对三重压力仍是当前主线,货币政策还在放松窗口期对于全球经济,本次报告着墨较多,尤其指出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应对外部压力,报告在汇率部分指出:以我为主

  • 政策总基调:宽信用是重心从表述来看,央行重新增加了“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并重点提及了“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这或许意味着,对于短期工作而言,政策工作的焦点或在于信用扩张从数据来看,1月社融同比与M2同比的差值进一步收窄0.6个百分点至0.7%。我们将M2看做金融机构的负债端,社融看做金融机构的资产端,那么社融同比与M2同比差值的收窄或预示出当前金融层面的主要矛盾仍是客观意义的缺资产。宽信用是最终目的,宽货币的使用手段,在没有确保最终目的实现前,宽货币操作很难逆转。从政策手段来看,降息概率下降,但窗口尚未关闭,汇率弹性可以护航货币宽松

  • 房地产领域,“房住不炒”等表述未变,较三季度边际变化主要是删去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表述,新增强调“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整体态度更为主动积极


  • 2021年宏观杠杆率下降为稳增长预留空间:央行在专栏“我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中披露了2021年的宏观杠杆率。全年总杠杆率为272.5%,环比2021年三季度下降2.7个点,其中住户、政府部门与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分别较三季度变化-0.3、0.7、-3.1个点;全年总杠杆率下降7.7个点,为今年的稳增长与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预留了空间

  •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非标的压降速度可能放缓专栏6提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成果主要体现为: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稳妥处置重点高风险机构、集中整治P2P等金融乱象、影子银行风险大幅收敛等。这或许意味着非标的压降速度可能放缓


三、
投资策略:政策加力,稳增长仍是阶段主线

  • 开年以来,稳增长持续发力,海外政策收紧、美方制裁风险压制成长股风险偏好,在此背景下,“稳增长”或仍是阶段市场关注点

  • 关注以下进展:

(1)1月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但仍有结构争议,稳增长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


(2)美国CPI再度超预期,10年期美债利率升破2.0%,地缘政治和供应因素共同推动原油价格升破95美元,短期市场波动或较大;


(3)全球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下降,10多个欧洲国家宣布疫情结束,国家药监局批准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组合包装进口注册,推升对线下消费修复的预期。

  • 国内经济正在磨底,“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发力:1月PMI虽然季节性下滑,但仍处于扩张区间春节前一周票据贴现利率回升,结合债券发行情况,对于1月社融数据可以谨慎乐观,经济正在磨底,此外国内政策“稳增长”迫切性仍在,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


  • 短期行业配置上,首推稳增长方向,包括:老基建(建筑、水泥、轨交设备)、新基建(绿电、5G、数字化等)、地产链(建材、纯碱、钢结构、家居家电)、周期(能源、工业金属等)、金融地产,其次关注疫情修复预期推动的航空旅游等服务消费。此外,前期回调较深、进入低PEG区间的成长股进入配置区间:光伏、消费电子、新能源车。

  • 全年来看,我们认为大的趋势是“利润从上游向中下游传导”,受益于服务消费回升的大众消费品、受益于成本改善的可选消费品,以及中游高端制造仍是主要的投资方向。

  • 对于高景气科技赛道,从分析师预期看景气度仍较高,中期产业趋势向好,短期注意波动控制,仍是全年配置方向,推荐长周期高景气度估值合理的储能、光伏、军工板块,此外关注5G应用端的VR产业链、物联网以及上游的光模块等。

  • 消费板块中,关注能够有效提价的大众消费品,上游价格下降后毛利改善的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以及疫情的影响下降后景气度回升的航空机场、餐饮旅游、影院等服务消费。


风险提示 最新版本.p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