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理性认识市场 投资量力而行丨如何进行基金组合配置

2022-03-15 18:24

导语:

华商基金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特推出“理性认识市场,投资量力而行”为主题的投资者保护宣传活动。希望通过分享一些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经历经验感悟,帮助广大投资者持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形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投资者说


试问,现在还有谁只持有一只基金呢?当下基金组合是很普遍的,很多人持有2只以上的基金,比如,我在十余年投基过程中,持有基金超过20只,涵盖股票、混合、债券、货币、ETF、中短债、量化等多种类型和主题。


做基金组合,最大的乐趣在于对冲、缓和单一产品的风险。简单来说,今天收盘结束,你持有的基金A亏了800元,但持有的基金B涨了1200元,如此你今日的收益仍有400元。投资体验还是很好的。


然而,没有一蹴而就的投资。在基金组合配置方面,我也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产品选错了!不要忽视相关性

印象里第一次做基金组合,是买了名称截然不同的两只股票型基金,一段时间下来,两只产品的业绩要么都涨、要么都跌,感觉丝毫没有分散风险的功能,很是失望。


细请教后才知道,原来我忽视了基金产品的相关性。要知道,股票型基金的表现通常和股市呈正相关,即股市涨,股基涨;股市跌,股基也会跌。那么在下跌的市场中,我们持有的多只股票型基金很可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很难分散风险,更谈不上获取良好收益了。只有持有不同类型、不同投资风格、不同操作理念的基金,才能发挥组合投资的最大效用。


这么看来,我仅是做了同一市场的重复投资,并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基金组合。于是,我在两只股票型基金的持有基础上,增配了一只债券型基金,一只货币型基金。


02

比例失调了!要建立核心

无论是财经访谈、基金投资者教育、还是在财富管理咨询等互动环节上,理财顾问通常都会问你同样的问题:你的投资目标什么?你能承受多少风险?你准备投资多长时间?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指向你的基金组合比例。


如果你的投资目标是10年的购房准备金或者20年后的退休养老金,那么你配置的核心应当是较高风险收益水准的偏股型基金,让其在较长的时间内发挥获利效能,部分或少量的资金可配置债券型基金,适当发挥分散风险作用。


如果你想要获得长期持续、较低波动性的收益,那么配置核心应当是债券型基金,剩余部分配置一些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捕捉部分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


如果你的投资目标是家庭日常理财,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那么配置的核心应当是货币市场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可少量酌情配置。


03

做好组合不再管吗?定期检视很必要

做了契合的基金组合后,是不是可以不闻不问,长期持有就好?并不是,我们付出的都是平日辛苦积攒的钱,所以必须做好定期检视。我的习惯是以1年为周期。如果时间太短,短期波动变化较大,很容易干扰判断。


检视什么呢?其实主要就是观察你基金组合中收益贡献最大及拖累最大的产品,评估看是否增持(收益贡献最大的品种)或减持(收益拖累最大的品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太看重短期的业绩(如1个月或3个月),应选取1年或更长时间的业绩表现,同时还要将之与同类风格的基金品种综合评判。对于那些长期表现不佳的品种,可酌情减持和替换。


分析者言

时下,基金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基金组合理念越来越认可。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2018年度)》数据所示,基金个人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金融资产多样化配置,近九成投资者投资2类及以上金融产品,其中26.3%投资者投资3-5类金融产品,6.3%的投资者投资5类以上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投资者也期望获得专业的资产配置服务,58.8%的基金个人投资者表示需要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还有21.7%的投资者表示需要投资顾问提供必要的资产配置服务。

图片图片



图表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基金个人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2018年度)》;正文内容节选自华商基金投教图书《基金投资者养成笔记——最美的66位投资者来信》。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