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年报大揭秘!新能源、消费、港股,基金经理们这样看!

2022-04-12 18:39

题要

一季度正式收官,公募基金年报纷纷出炉。面对巨量的年报信息,大家最为关心的莫过基金经理们的市场观点和后市策略。

话不多说,小邦为小伙伴们整理了咱德邦基金的年报精华,其中更有新能源、消费、港股等热门领域的解读,3分钟让你速度get要点!

回望

2021年

回顾2021年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5%,而创业板指数上涨约12%,行业上电力设备新能源,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指数涨幅达到30%-50%,相反家电,社会服务,地产,食品饮料和医药行业指数跌幅超过 5%。A股市场指数及行业指数表现的分化反应了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特征和景气变化趋势。新冠疫情,碳中和及能耗双控和房住不炒是2021 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矛盾,对各个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也是显著而长远的。

新冠疫情持续继续冲击消费及服务行业,消费服务增速大大低于疫情前,影响居民收入降低消费倾向。与消费和服务及地产相关的行业如家电,房地产,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等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下滑或不及预期,估值必然受到抑制。碳中和开启了一个新的周期,将引领一个新的投资周期,以光伏,风电和电动汽车引领的新能源行业将保持长期景气度,是成长风格投资的最重要主题和方向,但是新能源仍然是制造业,新增投资对传统原材料及能源需求有增无减,因此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在过去的一年保持高景气度,受到市场的青睐。

新能源

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增长快速

2021 年国内宏观经济在全球疫情反复,国内地产行业持续高压、能耗双控的影响下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海外持续的流动性宽松及国内的能耗双控导致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国内政策支持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军工等新兴行业则增长快速。2021年 A 股的走势基本反应国内的经济态势。与宏观经济相关的蓝筹指数上证50和沪深300全年表现低迷,分别下跌10.06%和5.2%。而以新兴经济为主的创业板指则上涨超过12%。行业表现来看(申万行业分类),新能源公司占比较多的电力设备全年上涨超过 45%,上游原材料板块包括有色金属、采掘、基础化工、钢铁行业涨幅均超过30%。

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增长快速

展望2022 ,国内经济将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当前困难,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发力”一系列“稳经济”措施。持续打压的房产行业也出现边际上的些许变化。而海外主要面临的是美国加息带来的资本市场变化。在2021年表现较好的新兴成长行业,2022年在稳增长的预期下新兴成长行业或将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

大消费

消费行业表现较弱

2021年,市场经历了较大的分化,中证500指数上涨15.6%,创业板指数上涨 12%,沪深 300下跌 5.2%,上证下跌10.1%;从行业来看电气设备和有色金属板块上涨超过 40%,家电非银地产板块下跌超过 10%。国内经济在出口保持高景气的带动下,有较好调结构的窗口期,提前收紧投资端高杠杆行业的信用的投放,对地产的调控升温以及财政节奏后置的动作。与出口和 PPI 以及双碳政策支持的行业表现较好,而与国内投资和消费以及政策有压力的行业表现较弱。

中长期配置价值依旧凸显

放眼当下,海外市场冲击、资金流动带来了估值面的扰动,加之持续反复的疫情,阻断了商品流通和居民消费需求的释放,进而对相关消费企业的营收产生实质影响,此种影响预计将在短期内持续。而从中长期角度开看,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向消费驱动已成为经济转向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之一。由此可见,消费赛道核心资产的配置价值依旧凸显。

一方面,经济“稳增长”政策基调明确,作为整体经济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消费,也有望受益于泛稳增长政策利好;另一方面,从周期角度来看,大消费板块整体走势与中国的国债长端利率正相关性较强,其基本面和估值随着经济复苏而复苏的概率较大。

港股

“产业监管”和“流动性”抑制港股市场

2021 年,港股市场经历了从一月南下资金的加速流入,到下半年产业政策持续发酵的负面影响,走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监管”和“流动性”成为抑制去年港股市场较为主要的两个议题。二季度出台的互联网产业监管、教培产业监管政策在下半年不断发酵,同时市场对三季度的地产信用风险、医药产业政策的悲观预期不断提升,作为港股市场高权重的一些支柱板块均受到产业政策层面影响;而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相应带来了海外资金对港股市场的低配置,进而形成低流动性带来的估值折价。

2022,对港股市场保有期待

展望 2022 年,我们对港股市场保有期待。首先,产业监管政策对市场的边际影响将减弱,另外地产及股市的流动性也会出现明显改善,其中以国内充裕的货币流动性作为支撑,南下资金的贡献会显著提升;虽面临美联储的加息周期,鉴于海外资金对港股市场配置的低基数,和市场已有相对充分的预期,海外资金流动性对港股市场的影响会相对有限。在配置上,我们在维持部分防御性配置的同时,会继续关注科技、医药等已具有估值优势的成长股,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恢复性消费股弹性。

数据来源:

德邦基金旗下产品2021年年度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德邦优化基金评级来自海通证券2022年1月1日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银河证券2022年1月3日发布的《基金业绩评价周报表》。德邦福鑫基金评级来自海通证券2022年1月1日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德邦沪港深龙头评价数据来自晨星中国2022年1月1日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基金业绩及业绩比较基准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