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瑀宙 | 抗疫还在路上,航空公司怎就要大手笔买飞机了?

田瑀 2022-05-11 19:51
图片
图片

近期国内有航空公司发布募资预案,打算投资近300亿引入38架飞机。


这则新闻在当下显得格外扎眼,国内疫情此起彼伏,全域静态管理不绝于耳,更是有大量中小航司延迟、打折发放工资,已经艰难度日的航司,为何还大手笔花钱买飞机?


大家觉得奇怪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一个逻辑链条上的跳跃,即默认飞机的购买和交付是相继发生的,间隔时间并不会太长;从而将募资购买飞机和扩充当下产能划上了等号。但其实判断这个决策是否合理的关键点,恰恰在于这个时间差。


图片


商用客机的主流生产厂家只有两个,一家是空客,一家是波音。过去两年多,疫情在海外的传播导致了本就十分紧张的客机产能进一步压缩,按照目前的在手订单情况,保守估计空客以及波音(要知道737-max出事以后波音的订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5年以后,若再考虑到我国飞机引进需要适航许可,飞机真正投入使用需要更长时间。也就是说,现在下单买的飞机可能要2027年以后才能真正形成供给,这样想,是不是现在买飞机的决定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呢?


经过这次的疫情过后,大概率航空业因为出清会出现一次史无前例的繁荣,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升,而届时若想更大比例的享受出清后的红利,飞机自然是必要工具。即使考虑到国产飞机的加入,飞机可能仍是稀缺资源,暂不说飞机价格飞涨,即使愿意付钱,恐怕也无法马上买到,这在航海运输业历史上多次发生。


这么看,在能力范围内提前准备,其实是十分明智的决定。

图片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中泰资管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图片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