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非”第2讲:乱花渐欲迷人眼,“营销手段”怎么防?

小泰 2022-05-17 17:37

“万物皆可营销”,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过度的包装吹捧、所谓“名人大咖”的背书,让一个个平平无奇的产品纷纷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营销炒作也活跃在证券投资领域之中,若不小心中招,不仅会蒙受损失,还会影响整个行业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

今天,小泰带大家一起分享下,如何破解证券投资中营销手段的“千层套路”。


知己知彼方能识破套路


不法分子的“营销手段”,藏匿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中,亦以各种方式迷惑个人投资者的双眼,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初见端倪。

案例一:非法荐股 夸耀盈利

赵某自封资深的“牛股师”、“私募王牌操盘手”,宣称曾在多家知名证券公司工作,在多家网站博客张贴股票账户截图炫耀其操作的股票均有盈利,并自我吹嘘其通过内部渠道获取翻倍牛股的投资信息,以诱导投资者与其联系。

赵某招兵买马,指示员工通过QQ群、手机短信、售卖股票软件等方式指导投资者买卖股票,以“指导费、咨询费、服务费、会费”等名义收取投资者800余万元,投资者亏损严重。(案例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案例二:“神奇高科技”集资

“××软件是我们公司汇集国内金融、科技精英,投入巨资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第一时间实时跟踪国内全部股票走势,并自动发出买卖点信号,操作简单,选股精准,很多用户收入不菲。”

投资者朱某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了成都某网络科技公司上述关于“某股票资讯终端”的产品宣传。通过进一步接触,朱某了解到,公司软件按股票走势准确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绝密计划”等级收费逾十万,由公司“王牌投资总监”亲自指导操作。在“神奇”的“高科技软件”光环、“轰炸式”营销攻势和公司“贴心”服务的承诺下,朱某交费11万余元,成为了该公司的软件用户。

此后,朱某拿到的软件却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账户经所谓的“王牌投资总监”实盘指导后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公司当初信誓旦旦的收益承诺,只不过是打着神奇高科技软件旗号的又一起非法证券活动。(案例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以上两则属非法活动的冰山一角,也可以寻找到一些活动共性: 

»

一是通过假软件、假大师,假冒工作人员骗取投资者信任。

»

二是利用某种噱头例如“牛股”“涨停板”等噱头,外加不法“营销手段”诱导投资者在虚假平台进行转账投资,从而骗取钱财。

»

三是利用网络等虚拟空间进行交易并形成舆论,包含黑群APP或QQ、MSN、网络博客等。 

针对以上情况,投资者需要牢记:只有自己出的真金白银是真的,其余你遇到的一切营销活动、网站、老师,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编造的场景。


勘破虚假套路,增强风险意识


手段多样的非法期货宣传,常伴有包装概念、营销场景的出现,其特征依然高度可循。

夸大收益

承诺高额回报,利用各种噱头给投资者带来“一夜暴富”、“赚钱很容易”的错觉。暴力引诱,对于一些新手投资者而言,极易产生对高收益的幻想,这种心理上的弱点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更甚,为了骗取更多散户集资,集资者用投资者的钱兑付本息,后秘密转移资金。

利用从众心理

不法分子通过组织网络群聊、电话入伙的方式,利用受害者从众心理开展诈骗,以塑造出来的舆论环境骗人入局。

骗取高额费用

投资者想通过系统地学习理财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投资技能,而不法分子却盯上了他们求知若渴的心理。所以,他们常打着提供投资理财知识或者带领投资者投资的旗号,骗取高额费用。其实这些“大师”有可能是对投资一窍不通的骗子伪装的,投资者一旦支付了服务费,他们就原形毕露。

想要避免踏入这样的陷阱,我们需明确两点:

»

投资理财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短短几节课和几张图不能带给投资者质的飞跃;

»

没有任何一堂课,是可以让投资者学完就“稳赚不赔”。资本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即便是真正的专业机构或投资大师都不可能断言绝不亏损,又何况是散户投资者。

利用非法软件手段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反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他们用非法软件藏匿,有时候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未必能够躲过一劫。

有的,你一绑定银行卡,马上就把你的资金转走了;更高级的,还可以链接股市大盘数据,让被害人以为是在正规炒股,不法分子可以通过修改后台数据造成被害人资金亏损,或修改后台数据制造被害人盈利的假象,要求被害人交纳提现费用等进一步骗取被害人钱财。

划重点:这些非法APP几乎都是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私人发送的链接、非官方网站、网盘等途径下载。

朋友们切记,切莫轻易安装来路不明的APP,有需要应通过正规的应用商店或官方机构网站进行软件下载安装。

淡化风险提示

几乎所有的非法证券活动都不会强调风险,给投资者以自己的本金是“安全”的,可以“保本”的错觉。

实际上,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需要每个投资者奉为圭臬的“真理”。当你发现一项投资宣传或营销活动在淡化风险警示,请马上远离!

投资万千路,安全第一条

不法分子们为了“拼业绩”,可谓是多重套路、轮番上演。增强风险意识,是每个投资者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第一步!在《慧眼识“非”第1讲》中,小泰向诸位介绍了“四看”大法来筑好我们的安全防线,朋友们不妨复习一下,加深印象。(请戳链接,《慧眼识“非”第1讲:谨防“李鬼”深坑,聚焦“四看”指南》)

投资者受到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侵害后,为使不法分子及时得到查处,尽可能挽回损失,请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当地工商部门、证券期货监管部门反映。投资者应妥善保管好合同、汇款单、银行流水等凭证以及通话短信记录、交易记录等材料,提供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以便其查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小泰建议,投资者们在提升投资技能之时,也别忘了对“心境”的磨练!保持理智和客观,警惕某些“陷阱”,才能杜绝魑魅魍魉的迷惑!投资之路漫漫,与诸君共勉。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