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策略】市场底部已现,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

2022-05-17 17:32

image001.png

image003.png

近期上海疫情逐步好转、美国贸易摩擦关税有望取消、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达了宽信用保实体的基调、美债利率回落等因素提振市场信心,上周 A股主要指数录得反弹。从板块上看,汽车(8.41%)、电气设备(7.87%)、电子(6.26%)上周表现较好,银行(-0.65%)、农林牧渔(-0.12%)、家用电器(0.11%)表现相对一般。

image005.png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3 月 16 日金委会确立政策底,政治局会议再次夯实了政策底,股市也先后经历了固收+、私募止损等杀跌事件,情绪十分悲观,A股或已具备市场底的特征。目前疫情改善、美债利率暂时回落、政府积极回应等因素共振或仅能支撑弱反弹,A 股市场回暖还需等待宏观共振,仍存在消费及制造业等行业成本端压力仍然较大、美联储仍存在超预期紧缩风险、地缘政治冲突等扰动项。短期来看,建议投资者继续保持均衡配置以应波动。

中期二季报业绩压力仍大,半年报业绩压力释放后(7-8 月)或可慢慢增配成长。行业上,在经济预期明显恢复之前,预计市场仍然聚焦稳增长,经济稳住是一切的前提。继续推荐稳增长主题下的新老基建和地产板块,高股息板块中的银行券商适当关注成长风格中的盈利预期、估值已充分下修的消费(必选消费、酒店、免税、餐饮)、及高端制造(新半军)等领域,待疫情及上游成本端压力明显减小,再以基本面为准绳布局盈利确定性强的方向。

后市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实体经济信心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下行,预计需要疫情端明显修复,配合稳增长端的地产预期逐步回暖、基建持续发力,中长期贷款增速或有望企稳,三季度才有可能进入信用扩张后期。展望后市,政治局会议定调“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预计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稳住经济是一切的前提,预计后续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对冲疫情扰动。

image007.png

国内权益:短期来看,建议均衡配置以应波动,疫情下政策受益品种仍是短期热点;短期维度下,建议继续关注稳增长主题下的制造业投资、基建和地产板块,高股息板块中的银行券商,中长期维度下,看好成长板块中确定性强的行业,包括新能源基建的光伏、海上风电,疫情好转后的消费板块(必选消费、酒店、免税、餐饮)。建议把握汽车产业链条,半导体及医药(CXO、中药、原料药)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沪深 300上周上周沪深 300 上涨 2.0%。受疫情扰动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端稳增长决心比较强,政策底已出现。

中证 800 价值:上周上周价值股上涨 1.1%。受疫情、通胀、冲突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市场波动加剧,叠加国内政策放松预期持续升温、银行及券商等高股息板块兼具安全性与政策驱动等配置优势,预计这些低估值的价值板块仍有较好的配置机会。银行板块来看,短期估值处于历史最低、机构大幅低配、业绩稳健增长的时点,防御价值提升。

科技成长:上周科技股上涨 3.5%。科技板块开年来快速下行,内滞外胀到达了最悲观的时期,市场需要先企稳,才能扩张成长股估值。

医药板块:医药指数上周上涨 5.2%。推荐高景气度延续的 CXO 板块,及受政策利好的中药板块。

消费板块:中证消费上涨 0.8%。短期来看,资源价格较高对下游成本压制较大,疫情的持续仍压制服务业的恢复。预计大消费板块时机(必选消费、酒店、免税、餐饮)或未到,大幅增配需要等待经济底。作为疫情修复的受益链条,可参与博弈政策预期,适当左侧布局。

内地资源:上周资源股上涨 1.4%。资源板块建议优选供需结构较好的品种。从供给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对能源供给的干扰仍较大,能源、化肥领域长期资本开支问题仍然突出,资源品的上游板块配置优势凸显,推荐配置。

商品:近期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偏紧,预计油价中长期内或将维持高位。油价上涨首先受益的是上游开采板块,若油价持续高位,上游开采公司增加资本开支,油服板块或将在下一个阶段受益。短期来看,油价主要受俄乌战争影响,长期主要受供需关系制约。供需关系需要等到海外疫情逐步缓解,海外经济开始重启。

黄金:黄金价格上周录得下降。自今年 2 月份以来,地缘政治危机、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宏观事件凸显了黄金的“避险”价值,近两个月黄金价格涨幅明显。需警惕后续美联储紧缩政策超预期,流动性退潮,带动美债实际利率继续上行,对黄金价格产生较大的波动。

原油:原油价格上周录得上涨。当下低库存下供应端的扰动将使油价的弹性更加明显。后续重点关注俄乌冲突局势、欧美对俄制裁政策、伊核协议谈判进展、OPEC+增产执行情况、XE 毒株扩散态势、疫苗接种和新冠特效药开发进展等

农产品:节后一周猪肉价格下降,但基本恢复到盈亏成本线。当前生猪行业处于周期底部,能繁母猪产能大幅去化,距离高点已累计去化超过 8%。最近仔猪价格上涨意味着补栏情绪已起,养殖股驱动逻辑发生变化,之前是周期思维,炒产能去化;现在炒作逻辑演化为炒价格兑现以及自下而上配置通胀、避险,板块整体偏震荡。在养殖成本上升、通胀大背景下,板块或仍会有相对收益。

境外:上周港股表现较差,恒生指数下跌 4.3%。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后续港股市场有望回暖。此外,随着港股迎来业绩发布的高峰期,企业盈利数据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找寻低估值、业绩安全、高分红高股息的优质央企。预计稳增长政策和上游价格边际下降将有助于推动盈利回升,但是监管政策影响以及更多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仍然十分重要。

港股:短期看,经济增长逐步放缓、监管不确定性、以及房地产的压力或将短期继续影响港股市场表现。港股估值或已处于相对低位,政策微调有助于改善中国资产预期,港股市场正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美股:上周美国消费下跌。目前美股盈利仍是核心驱动,预计 2022 年美股收益预期将明显收窄,但在基本面转向前不会彻底逆转。需要防范滞胀预期强化阶段的回撤风险,美股波动率或将大于 2021 年。在整体增长下滑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宏观背景下,能够稳健增长的优质成长股或仍是首选。预计后续美股的风险将主要来自通胀和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但更多集中在下半年。

风险提示 最新版本.p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