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多数将来发生的事件而言,根本没有“事实”,有的仅仅是“观点”。
每个人对宏观未来的预测都是自己的猜想,谁都不是先知,谁敢说自己的猜想必然发生,不是无知、自大,就是心怀不轨。
——橡树资本 霍华德·马克斯
5月15日(周日)央行发文称,将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调整为相应期限LPR利率减20bp。
周末,市值超1.5万亿的房地产板块,在很多人的意念中已然“涨停”。
昨日(5月16日),被寄予厚望的房地产板块上涨1.59%(申万一级行业,下同),未能掀起涨停潮,甚至还有近1/4的地产股跌了。
今日(5月17日),房地产板块更是下跌1.22%,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倒数第二,近80%的地产股下跌。
而今日A股主要指数均上涨。
A股主要指数和房地产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今日表现
20220517
数据来源:Wind
打脸来得很快。
说好的“利好”,为什么没有实现?
如此“明确”的多头信号,怎么还是“黄”了?
这些疑问困扰着大家,也反复、不停地出现。
今天小通就想探讨一下,那些“说好的利好”都怎么了。
01
我怎么可能知道?你知道了又能怎样?
——霍华德·马克斯
现在资讯发达,每天打开手机,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各种资讯和相关解读。
上到各种经济数据、权威消息,下到XX坐庄收割韭菜,只要你关心,天天都有头条。
但是,接受这么多的信息,对我们的投资真有帮助吗?
在金融世界里,有用的信息远少于噪音,也就是 “信噪比”特别低。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看得越多,了解越多,可能越迷惑,越容易出错。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举过一个例子:
某一个数据,比如说股票的k线图。
当你一年看一次的时候,你得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是1:1。
如果你每周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和噪音的比例,也许下降到了1:10。
如果你每小时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总量进一步加大了,但是其中有用信息与噪音的比例,也许变成了1:100。
换句话来说,噪音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信息的增长速度。
很多人入市后,会把观测周期不断缩短,认为这样做,自己可以更灵敏、更贴近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
得到更多的信息这一点没有错。
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得到信息更多的,背后的噪音可能就更多,做出理智的决策就更难。
回到股市。
某个权威消息可能会推动某产业发展,或者帮某行业纾困。
资本市场是敏感的。嗅到之后,可能带来暴涨、甚至掀起某个板块的涨停潮。不过这种暴涨多为短期的,情绪推动成分很大。亢奋过去,多会回归。
还有可能这个消息本身是好的,但市场反应并不热烈,没有带来短期大涨。但它在潜移默化地助力行业发展,使其中长期受益。
我们无法预估一个消息出来后,它能给短期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给长期市场带来多大受益。
我们更应该聚焦的,是那些自己能掌握的、真正重要的信息。
如果你买了或打算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那就关注它的业务、财务指标、估值等。考察清楚后,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不要太在意短期波动。
如果政策或者权威消息会影响公司所在行业/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其长远影响,关注其带给公司业务的影响。
如果仅仅是关注这个政策或消息带来的炒作效应,然后赌一把,风险不小。
02
今天在华尔街,受降息消息影响,股市上涨。
过了一会人们预计,降息会导致通胀,市场又随之下跌。
随后人们又想到,低利率可以刺激发展缓慢的经济,市场又涨了。
最后人们又担心经济过热,叒会导致加息,市场又跌了。
上述例子出现在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备忘录中,也是很多投资者经常遇到的。
在投资中,即使发生了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观点。
有人只看到有利因素,看不到不利因素;有人只看到不利因素,看不到有利因素。
有人准备买,有人准备卖,有人正在观望。
就算是同一个人,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可能是很乐观、很贪婪、很能容忍风险、很轻信。他们的行为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潜在收益降低、风险增加。
接着,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突然转变为很悲观、很恐惧、很厌恶风险、很怀疑。这导致资产价格下降、预期收益降低、风险减少。
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它们各自的种种表现,往往都是同时发生的。
从一种态度向另一种态度的转变,往往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几乎从来不会冷静理智、不偏不倚。这也大大加深了投资难度。
03
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应当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重要,另一个是可知。
——巴菲特
投资中,“重要”的信息肯定要关注。比如周末“下调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这种消息。
“可知”上,包括短期和中长期影响。相比而言,聚焦中长期影响或更容易把握、更容易和投资布局联系起来,争取长期收益,而非眼前利益。
另外,我们全天候被无所不在的信息包围,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敢于“我不知道,我不在乎。”
当然,这不是对什么都毫不在乎。而是对很多事情都不关注、不在乎。毕竟,很多事无关紧要,大部分新闻不值得跟踪。
好好守住甚至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做好自己会做的“题”,放弃赌一把、炒一把的侥幸心理,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市场、找机会,可能在股市过得更轻松,赚钱效果可能更好。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
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2022-05-17 19: 02
2022-05-17 18: 22
2022-05-17 18: 21
2022-05-17 18: 20
2022-05-17 18: 19
2022-05-17 17: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