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夕相伴 |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长期主义?

黄亮 2022-06-08 20:46

图片

讲述投资中最朴实的道理,陪伴您一起穿越基金投资的迷雾。市场起起伏伏,我们招夕相伴。

本期作者 | 黄亮

前言:3月的文章中,亮哥用历史上几轮大跌的数据作比照,指出本轮下跌在调整时间上,已接近于近十年中最长的调整周期,得出A股确实经历了比较充分的风险释放这一观点。

回顾《筑底过程中,如何调整基金投资姿势

在4月份,进而通过对“政策底、市场底、业绩底”的讨论,建议投资者优选主动偏股型基金、开启基金定投计划。

回顾《了解“政策底、市场底、业绩底”,看这一篇就够了

幸运的是,当回过头来看时,我们已经可以淡然俯视过去的这个低点了。即便如此,这样的过程却非常考验心性,所以短期的投资并不容易,甚至是艰难的。

这一期,亮哥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长期的话题。在这个善变的市场里,为什么我们会说用时间换空间,我们会说长期主义。

在投资中,长期和短期矛盾似乎永远是一对难解的冤家,人们往往会理想化的说服自己去相信长期,而当在真实环境中面临一些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时,又会出现信仰坍塌,让人产生怀疑。

那么,我们所处的投资环境长期来看,究竟有哪些潜在而深刻的变化。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是的,你没有看错,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我们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1

A股迎来权益投资大时代

2019年以来,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大力发展股权市场被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2019科创板正式开板,创业板注册制随后接棒,以及北交所设立,新证券法落地等等,政策设计稳步从长期利于权益市场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现阶段中国的创新驱动升级发展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被“卡脖子”的高精尖领域需要资本市场来实现全方位的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坚守“房住不炒”,在经济转型、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刚兑”成为了历史。因此在优质资产稀缺的环境下,居民财富向权益市场搬家的动力不断升级。追求优质权益资产、分享资本市场上涨的红利,成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共识。

说白了,国运当前,每个聪明的投资者都不应该错失这个大时代的来临。

有这么一组数据值得注意:美国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的十年(1979-1988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三倍,日本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的十年(1981-1990年),日经225指数上涨了五倍。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时间是2019年底,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对未来10年的资本市场报以期待呢?

道理是这么回事,可问题在于人们往往会对短期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心,而又会对长期变化的趋势熟视无睹。

好的一面,想必大家都是认可的,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似乎让人担忧的另一面。

2

多重因素下的中国经济增速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增速让世界瞩目。1978年到2018年,粗略估算,中国经济的复合年化增速超过了9%。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又会是多少呢?

在此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我们能找到对应的数据,其中明确提出了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结合这个目标,各种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得出了相应的预测,即大体处于5%-6%的区间,考虑到多种不确定因素,5%左右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估值。

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注定了长期目标实现的过程不会是一马平川,因为短期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可能冲击经济的风险隐患。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

因此,相对于短期究竟是几个点的GDP增长,更注重长期的经济结构优化、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然更为重要。

3

新5%确实比旧8%好

这个观点最先出自于某位卖方经济学家,原话大致是这样的,“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新增长平台,比现在靠刺激勉强维持的7%-8%旧增长平台要好,利率下来了,股市走牛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

亮哥是认可这个观点的,毕竟内外扰动因素之下,改革的5%要比刺激下的8%来得更有韧性,也更能长期持续。这也可以打消大多数人心中的一个疑虑:虽然资本市场长期看是反映经济增长趋势,但经济降速并不会导致未来市场变差。

总而言之,在新的增长模式下,市场的长期估值空间和估值上限相较于过去会大幅抬升,但仍会体现出均值回归的特点,具体来看也就是短期的波动率不仅不会消除,反而频繁波动会成为常态。

理解了长期主义后

你还需要做到这几点

1

培养正确的投资观和交易行为

你可以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但是做好投资一个重要的特质还是需要勤于思考。不为其他,只为能够在投资中,尽量少犯错误,当然,你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犯错误。每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一部分永远是自揭伤疤。他会告诉你,犯了错误之后该如何去改变。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提高的开始。

此外,需要努力克服人性导致的投资行为偏差,主要有“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出赢保亏”。长期投资,再结合战略择时,正是对应这些症结的一副“良药”。

2

重视并学会资产配置的运用

过去地产红利下,类似刚兑属性的投资品的确让资产配置无用武之地,并且也拔高了投资者心中的无风险收益水平。

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刚兑正逐渐成为历史,与此同时各种投资工具快速兴起,很多低相关性的资产和金融工具开始涌现,这为真正实现资产配置创造了条件。

比如在今年一季度多重风险因素共振下,A股遭遇大跌,而公募基金类别中的固收+基金、FOF基金和纯债基金反而逆势扩张,前两者本质上其实都较为依赖资产配置原理。再比如去年以来兴起的基金投顾业务,通过宏观资产配置框架选出合适的资产和策略类别后,映射到相应资产。

投顾业务借助全面的基金投资研究让这个映射的过程更为精确,通过宏观经济研判→大类资产价格预测→资产配置模型应用→基金投资组合,从而打造一道基金配置闭环。如此看来,资产配置的大时代也即将来临。

3

珍惜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无论中长期市场如何变化,好的主动管理型产品仍会是稀缺资产,值得珍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是坚守那些昔日辉煌的明星管理人,还是挖掘那些中生代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亮哥坦诚的告诉大家,真不是收益最高就是最好的,也不是规模最大的、持有人最多的就是最好的。收益高但是波动大显然会影响到持有体验,而规模过大反而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的运作。

亮哥依旧认为,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匹配、最合适的产品。每位投资者都应该选对合适自己的基金产品,未来主动管理型基金依然会持续创造明显的超额回报。

尾声:在投资的世界里,普通的投资者过于看重“近因效应”,赢一时还是赢一世,这是个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投资者和管理人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期通过讨论长期主义,想要传递给朋友们的声音。

短期和长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错综复杂的哲学问题,正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现在已然腐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光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关于投资这个事儿,希望大家都能做“长”胜将军。

作者简介

黄亮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

图片

◆ 新西兰梅西大学金融学本科、研究生

◆ 历任上市券商总部研究部副总裁(VP),首席投资顾问,海外大型全球能源企业市场部经理

◆ 12年A股投研经验,擅长运用基本面趋势,进行市场及行业公司的深入研究,医药、有色行业研究经验,专注于二级市场策略和投研服务

◆ 现为多家财经网站特约撰稿人,深交所、央视财经、上海第一财经特约嘉宾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