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观点】“稳增长”政策措施继续加码,市场情绪继续修复

2022-06-09 17:14

上周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继续加码,国务院公布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细则,提出六个方面33项具体措施及分工安排。要求扎实推动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基建、消费有望逐步好转。

同时,5月制造业PMI为49.6%,较上月提升2.2%,显示疫情扰动已逐步弱化,伴随上海、北京有序解封,经济改善预期大幅增加,叠加美股震荡反弹,市场情绪继续修复。那么A股市场是否有望回暖?

图片


图片

一、宏观经济及政策

图片

内需结构性分化,外需仍强于内需


1) 消费:5月消费需求保持低位。6月,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同时国家出台减免购置税政策,预期短期内汽车消费反弹。
2) 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6.4%,较3月降低5.5个百分点。
3) 基建投资:年内基建反弹续力,专项债要求6月底前发完,5-6月合计同比将多增1.3万亿。
4) 利率:5月资金市场利率保持低位,月末隔夜利率略有上升。
5) 宏观流动性:贷款余额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社融存量增速保持低位。
6) 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增加退税总计2.64万亿;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减征车辆购置税;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

6月重点关注:
中国5月经济金融数据
美国5月CPI
联储FOMC会
议表态


图片

二、权益市场策略

图片

“稳增长”加码下,疫后市场继续修复


1) 分子端:本轮疫后经济与2020年有别,疫后经济很快复苏的概率较低。6月上海和北京疫情大概率结束,经济有望边际改善,在“稳增长”加码下,基建消费有望发力,地产仍有磨底诉求。
2) 流动性:6月美联储如期开启缩表,6、7月大概率加息50bp,10Y美债利率在加息的驱动下将继续上行,但幅度有限。在看到通胀环比数据确定性改善前,联储加息预期或有反复。

人民币快速贬值减轻了资本流出压力,后续外资可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保持净流入;国内宏观流动性维持充裕,剩余流动性由负转正;微观流动性在股市赚钱效应增强下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3) 风险偏好:疫后复工复产及政策加码和落实继续支撑风险偏好,但外部因素仍持续扰动。从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仍处于深度价值区间。
4) 大势研判:展望6月,分子端有望边际改善,但仍处于衰退周期;国内宏观流动性保持充裕,微观有望边际好转,海外流动性持续收紧;风险偏好整体偏中性。


图片

三、债券市场策略

图片

政策面、基本面及流动性仍是短期驱动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


1) 通胀:疫情短暂推升CPI上涨,预计5月CPI同比上升2.0-2.2%。
2) 汇率:美元指数继续上行,美元兑人民币突破6.82之后回调。
3) 大宗商品:欧盟制裁俄罗斯原油,油价高位震荡。
4) 债券供给:5月发行创年内新高,总额高达12077亿,同比上升38%。6月预计发行新增专项债1.2万亿。其他地方债发行额度预计在1.5万亿。
5) 货币政策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6) 资金面:6月,有700亿逆回购和2000亿MLF到期,政府债净融资规模或在1万亿。预计央行仍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图片

展望后市:

随着上海、北京疫情进入尾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场已修复到上海疫情之前,也就是3月下旬的位置,后续的向上动能主要源于疫后分子端修复的情况。

从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5月 “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后,下一阶段或进入政策空窗期,尽管地产政策不断放松,但地产恢复受制于居民偏弱的加杠杆意愿,出口景气度在海外生产力恢复、需求放缓下持续回落,不断反复的疫情可能持续扰动消费及服务的复苏,这些因素会限制经济复苏的弹性。

海外方面,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劳工市场供需偏紧下薪酬增速保持高位,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压力仍然很大,这导致联储加息预期再次升温,同时俄乌局势仍在僵持,外部因素对A股的边际影响持续存在。

总之,当前市场仍处于“有韧性,寻机遇”的“蓄势期”,若疫后经济复苏良好,市场进一步上行动力将继续凝聚。但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格局。后续需关注经济基本面数据、疫情进展以及海外通胀、增长和紧缩政策变化。

图片
板块配置关注如下:

关注1)疫后修复下业绩弹性大的偏消费品种,如食品饮料、医美、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车;2)与疫情相关性较小的朝阳行业类品种,如风电、光伏、军工、CXO;3)“供需缺口”逻辑、能源通胀受益的油气、有色金属、煤炭、化肥;4)“稳增长”政策强相关的基建链、地产后周期。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作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情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基金投资有风险,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敬请投资人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更新)、《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等基金相关法律文件,关注基金的投资风险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