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从 " 中心化 " 到 " 去中心化 ",边缘云为云计算开辟新蓝海
2) 国产软件生态逐步做大,各省上云有望加速
3) 海外云计算公司的“至暗时刻”或将过去,回到“现金为王”时代
4) 腾讯自研业务完成全面上云
一、边缘云为云计算开辟新蓝海
边缘云服务商 PPIO 宣布完成 A 轮融资,本轮融资额合计近 2.5 亿人民币,由磐霖资本、CCV 创世伙伴、张江科投、IMO Ventures 共同投资,老股东蓝驰创投、沸点资本、华业天成资本等持续加注。继 2021 年完成亿级 Pre-A 轮融资后,这是 PPIO 又一次获得新一轮融资。至此,公司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 4 亿人民币,位列各边缘云厂商前列。
我们认为PPIO在一级市场受到的广泛关注传达出两方面信息:一方面,传统云计算在算力层面的竞争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头部厂商在规模和资本投入上巨头有较大优势,故而主要市场份额由大厂巨头进行角逐,留给新公司的市场机会有限;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入网设备数量快速增加,云计算正在经历从 " 中心化 " 到 " 去中心化 " 的范式变迁,由于边缘计算主要是为了解决超低时延场景的需求,在原有中心云的建设基础之上简单的扩容和加大投入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边缘计算需要一套新的技术架构和建设标准,是留给新公司开辟的一片蓝海市场。
1)边缘云计算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边缘云计算构筑在位于中心云与终端之间的边缘基础设施之上,是云计算能力由中心向边缘的下沉,强调通过云边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来解决在集中式云计算模式下所无法满足的业务需求,将计算能力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各终端采集到海量数据后,将需要实时处理的小规模、局部数据优先在边缘云上完成,而复杂、大规模的全局性任务则交由中心云汇总和深入分析,中心云与边缘云统一管控、智能调度。
超低时延、降低传输成本、海量数据、边缘智能、数据安全及云边协同的价值是企业选择边缘云的主要动力。边缘云相比中心云更靠近用户,靠近数据产生和使用的位置,在网络时延和传输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缓解中心云的计算负载和带宽压力。为边缘云赋予智能化的能力,可以缓解中心云的计算负载,实现自动反馈、智能决策。此外,部署在客户本地的边缘云可以满足对数据安全的要求高的行业数据存储和处理在本地完成的需要。
2)边缘云计算行业的驱动因素和支撑
物联网感知数据量激增,数据类型愈发复杂多样。随着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落地,各样终端设备实时产生海量数据。根据艾瑞咨询测算,中国物联网连接量将从 2019 年的 55 亿个增长至 2023 年的 148 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8.1%。而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云游戏及VR/AR等场景中,数据的传输及处理量极大,如果不采用边缘云架构,无法满足对时延的极高要求,且带宽成本较高。边缘云的显著优势将在“数据爆炸”时代下得到充分发挥。
FPGA芯片兼具强大的计算性能和超低的延迟,其低功耗的特性更适合部署在边缘侧,又不似ASIC般专为某种特定用途而定制,因而应能够有效胜任边缘云计算的需求。英特尔、赛灵思等芯片巨头加大在FPGA芯片方面的布局,并推出相应硬件平台,从底层支撑边缘云计算的发展。
5G强势支持和WIFI互补将驱动边缘云运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与边缘云场景相契合,在自动驾驶等室外、移动性的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中国5G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已开通5G基站超71.8万个,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的覆盖。WIFI则在室内场景中更有优势,作为补充。二者将为中国边缘计算应用提供广泛的连接。
新基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产业政策促进边缘云在典型产业的融合应用。“新基建”方面,将高频调用、低时延业务需求分配至边缘数据中心,推动5G承载网络的边缘组网建设。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产业政策明确提及边缘计算,推动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软硬件产品研发。
3)边缘云计算行业的市场现状和格局
边缘云计算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信通院2020年5月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中虽仅有不足5%使用了边缘计算,但计划使用的比例高达44.2%。根据艾瑞咨询测算, 2020年中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91亿元,其中区域、现场、 IoT三类边缘云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7亿元、 38亿元及16亿元。预计到2025年整体边缘云规模将以4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550亿元。
边缘云计算融合多种既有商业模式,在B端服务基础上探索C端付费。当前边缘云领域商业模式多种多样,基础云厂商主要面向通用型需求针对资源、平台及能力按使用量收入;集成背景的厂商(如电信运营商、 ICT厂商等)以项目制出售整体解决方案;OT厂商更倾向于以自有硬件搭载边缘云平台并沿用传统的硬件收费模式;车联网、云游戏等典型的2B2C应用中,也有边缘云厂商参与C端服务费分成的情况。
玩家类型多样,围绕既有核心能力渗透边缘云市场。电信运营商基于5G网络优势联合合作伙伴落地5G MEC项目,综合型IaaS厂商在CDN之上做能力升级,主攻区域边缘云。ICT厂商在边缘硬件、云网融合及端到端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优势。OT厂商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IoT边缘云场景方面有明显优势。行业解决方案商聚焦特定垂直场景,通常提供SaaS+PaaS的服务能力,和底层的IaaS层厂商为合作关系。产业内不同类型企业核心能力不同,各自聚焦核心能力范畴并合作。
4)碎片化亟需软硬件标准建设及解耦
边缘云面临部署成本高、产出衡量难的问题。车联网、云游戏等场景存在刚需,但场景本身成熟度有限。智慧园区、智慧场馆、智慧零售、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现阶段多是前瞻性的客户选择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产出效果不好衡量或在短期内不可见。
边缘计算产业碎片化,亟需推动硬件标准建设及软硬件解耦。传感侧专有通信技术和协议的多样性和异构性给边缘网络的兼容性和灵活扩展性带来挑战。边缘云计算平台需兼容上述异构的边缘设备,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用。
二、国产软件生态逐步做大,各省上云有望加速
回首中国软件业10年的发展历程,行业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约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9.5万亿元,增长了近3倍,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正当其时”。
我们认为过去10年间,我国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而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我国企业向国产软件的开放进一步打开,国产软件生态逐步做大,国产软件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到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我们看好国产软件产品力的持续提升以及生态的日益繁荣,尤其建议关注工业软件和开源生态的发展。
各省各地也都纷纷发布企业上云计划。例如,河北省发布《河北省“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22-2025年)》5月11日,河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河北省“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22-2025年)》,围绕推动生产设备上云、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制造能力上云等具体任务,提出了建设企业上云基础设施、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完善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分级分类评价、选树上云标杆企业等5项具体举措。
我们认为河北省此举发布的行动计划可理解为今年以来中央围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工作会议中提到的“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主旨精神在地方的实践落地,到2025年全省上云企业达到10万家,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200个,全省“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企业上云生态体系全面形成,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工业企业设备上云率达到全国领先。此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亦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未来我们预期会有更多地方省市制定其数字经济以及新基建的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品的落地。
三、海外云计算公司的“至暗时刻”或将过去
美联储加息周期,科技股估值受挫,但是冲击最猛烈时刻或将过去。从过往 5 个月的走势来看,2022 年堪称科技行业的 " 至暗之年 ",尤其对于云计算公司来说,虽然云计算公司的业务增长仍然强劲,而且还受益于经济重启,但投资者却争相抛售相关股票。整个云计算板块都遭受重创:美国智能支付平台 Bill.com、数字贷款平台独角兽 Blend Labs 和网络安全公司 SentinelOne 的收入都实现同比翻番,分别增长 179%、124% 和 120%。但与 2021 年末相比,这三家公司的市值都惨遭腰斩。但随着线下门店重新开放,投资者开始更多关注效率和盈利能力,根据海外投资者描述,“如果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比率高于 10%,往往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市场轮动到现金为王的时代”。
我们认为美国投资者对于科技板块的态度切换对A股市场也有一定参考意义,随着经济周期的下行以及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A股市场也经历了杀估值惨痛阶段,但是我们认为长期来看,随着估值体系向均值回归,后续无论是疫情的好转还是公司基本面的提升都有利于估值修复,同时我们也预期部分云计算公司利润在疫情后周期迎来大幅改善。
四、腾讯宣布自研业务完成全面上云
腾讯对外宣布,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实现全面上云,近三年来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这是自2021年阿里宣布业务全部上云之后,又一家宣布全部业务上云的互联网公司。2018年腾讯启动整体战略升级,明确“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两大技术战略。其中,自研上云主要是将腾讯集团内部的海量自研业务包括社交、游戏、内容等业务搬上云端,目前QQ、微信、腾讯视频、王者荣耀等在内的腾讯内部业务,均基于公有云的模式来开发运营。
我们认为腾讯自研业务全部上云对于公司而言主要有以下影响:
从自研产品提升的角度来看,腾讯云的弹性扩容能力,使得腾讯内部产品在高并发场景下表现更加稳定;
从腾讯云本身的市场推广角度来看,腾讯云的产品和技术在自研产品全面上云的过程中得到了积累和提升,如自研上云过程中孵化的星星海服务器性价比高于业界30%,业务实测性能提升20%以上,这为未来腾讯云在外部客户的推广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竞争力基础和丰富的案例支撑;
从腾讯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全部自研业务上云意味着腾讯开启云原生时代,明确基于云原生来构建技术架构。目前腾讯云的TKE平台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以及最为领先的在离线混部技术,相关优势有望在全面云原生时代下进一步被放大。
录:云计算指数行情走势
中证云计算50指数开始回升。由于云计算行业的长期趋势向好,我们认为云计算行业在目前的估值极具性价比,建议投资者坚定信心,长期定投。
图 1 云计算指数与其他指数的表现对比
资料来源:Wind、新华基金
注:表1和图1展示截至2022年6月20日的表现。
云计算指数成分股动态(不代表投资建议)
表 1 云计算(560660)成分股动态
资料来源:Wind、新华基金
- END -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跟踪标的指数的表现,具有与标的指数、以及标的指数所代表的股票市场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也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特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慎重考虑、谨慎决策、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2022-06-22 19: 31
2022-06-22 19: 30
2022-06-22 19: 29
2022-06-22 19: 28
2022-06-22 19: 26
2022-06-22 19: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