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定加大汽车消费支持的政策。会议强调,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一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对小型非营运二手车,8月1日起全面取消迁入限制,10月1日起转移登记实行单独签注、核发临时号牌。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车购税应主要用于公路建设,考虑当前实际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期问题。三是完善平行进口政策,支持停车场建设。
分析认为,政策实施后,有望拉动今年汽车及相关消费将增加大约2000亿元。
近期,国家层面的稳增长政策暖风频吹,尤其是针对汽车消费,连续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预计这些政策的累加效果将会显著促进汽车消费,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包括下游整车厂,中游零部件,上游芯片及材料等都将会明显受益。
问题1:新能源汽车板块上涨的驱动力是什么?
杨超: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为中国国产汽车品牌的高端化展示了一条实现路径。中国品牌通过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品牌的向上突破。目前很多国产汽车品牌开始了一些尝试,并且也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这些年国产的自主品牌汽车进步飞快,从价格上就能看出,自主品牌的旗舰车型的价格从10万元的档次提升到了20万元以上。过去国产汽车给人的印象是外观难看、性能一般、驾驶体验差,因此价格偏低。而国产汽车的品牌力提升的背后,是整车的综合性能提升,包括外观设计定位精准、续航里程、驾驶体验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去年的新能源行情与产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经历了从初创期到导入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的阶段。这一点体现在新能源车的销量上。去年有部分车企的新能源车型销售增速超过100%。今年也有部分新能源车企前三个月增速也是超过100%,这跟产业进入的快速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长期来看,这一发展阶段还能够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因此,我认为市场的热情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火热行情,这一核心的驱动力会带来整个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的销量和业绩的大幅提升。
问题2:简单梳理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细分领域。
杨超:马斯克说过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在全球可能都已经走到领先的位置。在我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阶段,进步是全方位的,整车的设计、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
新能源车的产业链非常长的。简单来说,下游就是整车厂,一般称为主机厂。中游主要是重要的零部件,比如电池、电机、电控等,还些零部件既在新能源车使用,也在传统车使用,包括座椅、线控制动、新型的悬挂系统等。上游就是包括芯片、材料等关键领域。比如芯片能够形成座舱域控制器,提升整个座舱空间内的智能体验;材料包括像电池用到的锂材料、正级材料、负级材料等。
我认为新能源车的投资机会是全方位的,每个板块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多,上中下游都有很多投资机会。
问题3:如何看待自动驾驶?国内的自动驾驶发展到什么阶段?
杨超:新能源车早期的关注点集中在续航里程上,但随着国产电池的技术进步,现在新能源车普遍的续航里程都达到四五百公里,从技术上来已经达到与燃油车基本接近的水平。里程焦虑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解除了,续航里程已经不再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痛点,
在解决了汽车续航里程问题之后,消费者的关注点就会转移到驾驶体验上,汽车的智能化的关注度就会越来越高。
有些自主品牌车型自称采用了L3级别的智能驾驶的技术。L3级别按照一般的定义,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的自动驾驶。简单地说,驾驶员的手不用一直放在方向盘上;脚也不用像以前开燃油车或者电动车一直要放在油门上、刹车上;传统开车,注意力要非常集中,但L3级别可以解放一定的注意力。也就是“脱手”、“脱脚”、“脱眼”。
L3级别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可以解决了,但是还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上还需要过程。但是我认为,智能化一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问题4: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回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疫情对于新能源车产业链有什么影响?
杨超:去年新能源车的整个产业链表现都非常好。但是在今年年初整个新能源板块确实出现了一些较大幅度的回调。主要原因我认为下几点:
第一,股票市场都是波动前行。即便是行业表现非常好,也无法一条直线慢慢地涨上去的,过程中总是有一定波动,涨短期涨多了就会有调整的压力。这是市场正常运行的结果。
第二,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也遇一些短期的困难,或者说发展过快,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比如上游的一些原材料涨价对产业链的成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包括锂、铝、钢铁材料等等,也包括新能源车中芯片的用量不断的增长,也造成了一些短缺,对新能源车的出货造成了短期的影响。
第三,上海的疫情对于供应链也造成了一些干扰。上海是国内的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基地。
这三个方面因素,造成了短期新能源车板块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是从长远发展方向来看,这些短期的困扰在发展中都会逐步地解决。我依旧非常看好方向。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的业绩表现。定投也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详情及风险收益特征详阅法律文件及相关公告。
2022-06-23 21: 26
2022-06-23 21: 24
2022-06-23 21: 22
2022-06-23 21: 01
2022-06-23 21: 00
2022-06-23 20: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