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威达
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A股一路高歌猛进,除科创50外,各大指数都已经收复半年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都先后收复年线,中信汽车指数已经回到去年12月份创下的历史高点附近。当此际投资者很关心,A股未来还能否继续反弹、反弹能不能演变成反转,本周我们对此再继续作些探讨。
截止6月27日,上证综指从4月27日的最低点的2863反弹18.5%左右,深圳成指反弹28%,wind全A反弹25.2%,沪深300反弹了19%,科创50反弹31.4%,创业板指和中证500分别反弹34.9%和25%。尽管A股近期连续反弹,但当前各大指数的TTM估值依然处在2010年1月以来的平均水平之下。除创业板估值较高,其他各大指数当前估值仍在历史低位区间。
从经济基本面看,5月下旬以来,随着疫情缓解,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统筹疫情管控和经济发展关系上更多强调稳经济、保增长,在财政、货币、基建和汽车消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强调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上海和国内各地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产业链和物流逐步恢复,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正在慢慢回归正常,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过去,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变化,所谓的“经济底、信用底、市场底”很可能已经在4月份产生。与此同时,投资者信心基本恢复,市场情绪明显回升,波动明显降低。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A股的反弹是健康的,性质主要是市场在之前的几个小概率事件冲击共振造成短期连续大幅下跌后的自我纠偏行情,是超跌反弹和估值修复行情。这种估值修复是市场极端悲观的情绪已经在三四月份提前释放、金融市场流动性环境异常宽松和近期国内政治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各大指数走势较稳健,正在向年线进发。我们重申之前的观点:A股反弹第一波大概率可能接近尾声,未来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对经济的基本面的预期。从目前可以预见的因素看,虽然美国加息和货币收缩的压力尚未消除,但流动性外紧内松的格局很大可能不会变化,国内的流动性环境有望继续宽松,宽货币有望慢慢转化为宽信用,从而逐步推动消费复苏和经济向好。
我们判断,未来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概率将逐步减小,需要继续关注以下几方面变化:
宏观上:
(1)6、7月份经济数据是否连续好转,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数据是不是连续扩张,消费的数据是否连续回升。
(2)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的疫情管控和经济发展如何定调。
微观上:
进入7月份上市公司陆续公布半年报,考虑到上市公司半年报有业绩分化风险;且当前许多个股反弹的幅度较大,积累了一定获利回吐压力;加上年线当前点位正在3500点上下,这是一个从2020年7月到今年3月长达21个月构筑的大平台。因此投资者应当注意,随着各大指数继续反弹日益接近年线,要警惕市场可能出现的短期震荡。
结构上:
首先,前期反弹滞后的板块,包括家电、建材装饰、白酒和基建产业链等可能都有补涨的机会。
第二,周末新闻公布,中央领导要出席香港回归25周年及新一届香港政府就职典礼,加上港股过去几年连续暴跌,当前估值处在历史低位区间,近期港股(尤其是科技和互联网板块)以及A股相关板块可能有反弹机会。
同样,受新闻影响,机场、航空和交运等旅游相关板块也有反弹机会,可以逢低关注。
战略上:
虽然近期汽车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链反弹幅度较大,但由于相关产业长期景气刚刚开始加速,上市公司二季报可能超预期,可以继续逢低关注。军工产业链近期反弹滞后,但产业长期景气逻辑并未改变,进入下半年又面临新一轮估值切换,可以重点关注。
2022-06-28 17: 49
2022-06-28 17: 47
2022-06-28 17: 09
2022-06-28 17: 08
2022-06-28 16: 56
2022-06-28 16: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