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说 | 中国的房子、日本的债券、美国的股票,核心价值如何变?

2022-07-19 21:45
图片



图片

Part1:中国的房子



01


中国的房子:逐渐成为历史的beta。2005年以来,城镇化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轰轰烈烈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成为对冲“国际金融危机”、“托底、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各地房价水涨船高。几乎很少回撤的房价,致使过去20年,中国的房地产与美国的股票、日本的债券,被并称为全球三大“核心资产”。


图片



02


人口与预期,正改变中国房地产的价值。在2018年“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下,投资者对房地产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扭转,而今年的个别“断贷”事件,也让“闭着眼睛买房”成为历史。今年二季度央行调查显示,预期房价上涨的比例已降至16.2%的历史低位。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变地产的价值。2016年,15-64岁人口升到10亿并开始见顶回落,这基本已是地产盛宴的高潮。


图片



03


走出资产荒,需要有配置思维和长期视野。投资人对房地产预期的改变,使得结构性“资产荒”愈演愈烈。一方面,大量的资金囤积在银行账户,截至今年6月底,储蓄存款余额高达近113万亿元,且最近一年半,每个月还以超过10%的同比增速增长;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规模经历净值化转型后再创历史新高,但较低的利率,促使其管理人不得不向权益资产要收益。资产配置和长期视野,将是决胜未来的核心。


图片


图片

Part2:日本的债券



04


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债券成为日本核心资产。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迈向“失落的30年”。截至2021年底,日本房价较1991年高点仍有31.45%的跌幅;在经济疲弱的背景下,债券、现金、存款,成为日本居民最爱的金融资产。随着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的高点逐渐下滑至负利率,日本债券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但物极必反,是人间铁律,日本债券也并不例外。


图片



05


债券在日本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冲击的还有日本股市,直到2013年,日经225指数才开始走出“下跌的通道”。截至2020年末,日本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现金与存款占43%,债券资产占26%,股权及投资基金占23%,而房地产仅占8%。上世界80年代,日本居民对地产有多爱,伤害就有多深。


图片



06


2012年以来,事情正在悄然改变。一是日本债券的核心资产地位开始变化,首先体现在国债余额达到10万亿美元后震荡回落,日本央行取代日本民众与金融机构成为最主要的债券持有人,截至2022年5月末,日本央行持有政府债券的占比约为48%。第二个变化体现在股权及投资基金的规模稳定增长,在日本国家资产负债表中,地位逐渐逼近债券资产。


图片



07


2022年以来,变化进一步加深。核心在于,美联储加息冲击全球,日本央行是否跟随加息?这不仅是道经济题,还是道算术题。根据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第一财经日报的专栏文章,“截至6月10日,日债占到日本央行总资产的73.2%,日债收益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日本央行账面亏损将超过2200亿美元”。“保利率”,则意味着汇率贬值,因此日元兑美元汇率创下约20年新低;但放任汇率贬值,对日本股票市场又带来显著冲击。


图片


图片

Part3:美国的股票



08


美股长牛,还能依旧否?全球优秀公司的加入、稳健的业绩增长、持续的股东回购,被视为美股长牛的重要基石。但2009年以来,美联储持续不断的货币扩张,更是美股长牛的深层次因素。2022年以来,“加息、缩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指数反弹→增长承压→业绩增长与估值扩张受限”压制了美股的表现,预计2022年美股依然是乏善可陈的一年。


图片



09


一看通胀,二看利率,三看增长和创新周期。未来全球经济是否进入低增长、高通胀、高利率,将是决定投资最核心的事,但挖掘权益资产,在全球买经济增长,是长期正确的事。短期来看,高通胀推动利率反弹,席勒市盈率已回落但仍然较高,美股市场回调或仅是半程。长期来看,全球资金的配置推动和创新驱动下,美股依然是全球长期投资的核心资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