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推文中,我们以季报连读的方式盘点了自家产品的2季报要点(请戳这里)。有朋友表示,做投资,光了解自己还不够,还得了解同场竞技的对手。
同场竞技且“打明牌”的对手,非公募基金莫属。那么,作为整体的公募基金,在刚刚过去的2季度,究竟有何动向?
一是股票高仓位。
尽管对于公募基金的股票仓位并无统一的数据结论,但股票仓位的提高却是研报中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就2季报整体来看,不仅是提高仓位,而是高仓位。国盛证券的报告中表示,从当前2季报的数据来看,主动偏股基金权益仓位刷新10年新高。兴业证券的报告中提到,2季度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大幅增加2.6pct、处于2004年2季度以来的历史最高。
无独有偶,在公募基金提高仓位的同时,私募基金的仓位同样大幅提高。信达证券的资金跟踪专题报告中提到,私募基金仓位已连续回升两个月。截止6月底,私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已经回升至67.51%,接近今年2月份的水平。
不过,不能简单把机构的高仓位视为指数起飞的信号。国盛证券的报告中提示: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与指数走势大体同步,但拐点并不是完全对应。有时候仓位的变化可能会独立于市场,拐点可能相差1个季度到1年不等。近几年来,偏股类基金高仓位似乎已经成为常态,这可能与宏观周期的弱化、赛道与景气投资的兴起有关。
二是抱团更甚。
相比仓位,更多投资者可能会关注公募基金的抱团情况,尽管抱团更多是结果而非动机。
国盛证券的报告中用“极致化”来形容当下的基金持仓,其中前三行业持仓集中度升至10年高位,而医药、计算机则降至极低位。
兴业证券的报告提到,截至2022年2季度,公募前三大重仓行业持仓集中度已回归至2004年2季度以来85%的较高分位数水平。此外,个股视角下,主动偏股型基金持股市值前5/10/30/50/100的重仓股占全部重仓股持仓市值的比例较上1季度分别有所增加。
但过度的行业超配,却可能是个预警信号。国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从行业层面来看,过度的超配确实会对该行业未来的超额收益形成拖累。其统计结果显示,一级行业视角下,当超配分位数达到80%以上,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行业有67%的概率跑输市场;在二级行业的基金超配比率达到80%以上历史分位后,未来三个月时间里跑输市场的概率升高至 70%。因为过度超配意味着行业基本面的共识度高,但拥挤度也高,这增加了后续行业盛极而衰的可能。
三是加仓消费。
持仓变化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时隔多个季度之后,消费再次得到公募基金的增配。
华安证券报告中提到,公募主动大幅加仓的行业为食品饮料、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食品饮料配置比例为连续下降4个季度后首次上升。
不过,西部证券报告中发现的这个现象也许更值得玩味。所有年龄组的行业层面都增配了食品饮料;与此同时,食品饮料行业则有着年限越高则配置比例越高的现象,高从业年限对于食品饮料的共识度更高。
除此之外,对大市值个股的偏好有所提升、加仓港股等现象,也是部分研报中提到的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站在“知己知彼”,公募基金的2季报中值得总结的现象,确实不少。不过,但也请记得跟风慎重。市场很吊诡,有时候光跟风就能赚钱,但在风本身来回乱蹿的时候,跟风更容易被来回打脸。基于自洽的逻辑和事实去选股,远比跟着机构抄作业,更加值得。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2022-07-26 20: 11
2022-07-26 20: 10
2022-07-26 20: 06
2022-07-26 20: 05
2022-07-26 20: 04
2022-07-26 2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