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威达
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持续提到,4月27日以来A股累积反弹幅度较大,许多指数、板块、个股都积累了一定获利回吐的压力;加上沪指高点时接近年线3420点,而3400到3500同时是2020年7月到今年3月构筑的大平台,市场存在突破压力。当此关键时刻,央行货币政策又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逆回购连续缩量。因此我们从6月底7月初开始,提示A股超跌反弹引发的自我纠偏和估值修复行情可能基本到位,市场后续可能以震荡巩固消化为主,注重控制风险。
7月上旬以来市场开始进入震荡调整,那么未来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怎么判断?
大市解读
宏观环境未显著改变,两大基本面对A股形成有力支撑
事实上7月上旬以来,A股的宏观环境并没有改变,甚至在继续向好的方向演化,看来市场调整主要是市场自身内在因素引发的,即相关板块持续反弹幅度较大。
从经济基本面看,下半年中国经济,特别是消费和服务业比较可能会缓慢复苏。中央领导在武汉视察时对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很重视的,下半年财政刺激、基建扩张的措施进一步落地,效果进一步显现,与房地产相关的问题更加得到重视,加上开发商风险可能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国内投资有加快复苏的势头。
从金融市场流动性看,虽然本月上旬央行逆回购连续缩量,但并没有改变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异常宽松的格局,短期资金利率近期一直在1.5%以下波动,一个重要背景可能是近期房地产市场连续出现风险,央行更多在相机抉择。加上本月27日美联储如果再次加息75个基点可能有利空落地的效果,下半年美国加息压力及其对中国利率的压力可能明显缓解,国内虽然有通胀上升的风险,但其风险整体是可控的,对货币政策可能影响不大,国内的流动性环境可能依然比较宽松。
大势前瞻
波动因素仍待观察,震荡下跌空间有限
短期看,可能有两个因素引发市场波动。
一是上市公司半年报有业绩分化的风险。部分投资者担心,从已经披露的业绩预告数据来看,今年业绩预喜率显著低于往年,中报整体面临着较大的基本面压力,但是当前市场一致预期仍然相对偏高,这或许意味着中报前后市场盈利预期将面临着下调的风险。我们以前对此已经作过多次讨论,认为当前市场可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半年报业绩分化的风险,部分上市公司二季报业绩同比可能明显减少,但二季报很可能是这一轮上市公司业绩回落的低点,多数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上市公司下半年和明年的业绩。从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可能见底回升。
二是机构资金仓位风险。上周末公募基金Q2资产组合已全部披露,虽然各家券商统计的结果略有差异,但结论基本上一致,即Q2偏股型基金的仓位高达88%左右,达到历史高位区间;其中电力设备持仓占公募基金总持仓的比例突破性的达到20%以上。加上有色金属、化工、机械、电子等板块的持仓,机构资金对新能源产业链的配置占比更高。对此,部分投资者会担心,历史上A股盈利下行阶段,公募持仓集中度往往抬升,二季度持仓集中度抬升也许意味着当前公募基金整体对于未来上市公司盈利前景比较谨慎;同时,历史上公募基金仓位高点往往也是A股一个阶段性高点。从交易层面来说,后续加仓资金和空间有限。我们感觉当前这个对应关系是否成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为投资者看到的Q2机构数据反映的是6月底之前的情况,7月以来市场持续震荡,资金可能已经在着手调整,机构仓位过高风险可能正在释放。
综合国内外各种可以预见的因素分析,A股短期很可能还需要继续震荡巩固消化,但震荡下跌的空间有限。
行业俯瞰
把握高景气板块确定性与预期差板块修复逻辑
尽管机构资金占比很高,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军工等产业链的景气确定性很强,我们继续坚定看好,震荡调整可能是逢低布局的好机会。
许多投资者今年对白酒和医药期望不高,实际上这些板块的业绩总体都能实现稳定增长,即使相关板块未来估值没有提升,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钱也有望得到不错的收益,机构资金对这两个板块的配置目前也到达了低位。另有统计,医药指数从去年年中的高点到今年4月低点下跌了41.8%,过去医药每一轮下跌42%左右大概率都会有止跌回升的行情,加上目前医药估值也是多年低位,可以逢低关注。
2022-07-27 21: 31
2022-07-27 21: 30
2022-07-27 21: 29
2022-07-27 20: 59
2022-07-27 19: 42
2022-07-27 19: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