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市场展望 | 对话:固收+:震荡中求进

新华固收投研 2022-08-12 19:12


今年以来市场上固收+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基金经理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类风险?如何在震荡市中依然获取稳定的收益?下半年各类资产走势如何?


新华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郑毅,基金经理王丹,基金经理马英对话固定收益研究部分析师杨卓谕,在“风正·扬帆”新华基金2022年中期策略会一起探讨固收+产品的投资策略。


作者:郑毅,王丹,马英,杨卓谕



一、新华基金固收+产品体系


近年来固收+基金的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每只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分化也特别大,也加大了投资者选择固收+基金的难度。想请问一下郑毅总,新华基金固收+产品条线的情况大致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打造固收+基金?

目前新华的固收实行体系化的管理方式,首先讲一下我对整个固收+的理解。近年来风险利率不断下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需求,传统的一些低风险、高回报产品的收益不断下滑,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化,固收+产品正是在这种财富管理升级的大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固收+投资策略上的核心思路是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通过股债资产配置的有效结合去追求比较稳定的、长期的绝对收益目标。近年来有些优秀的固收+产品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产品类型也充分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固收+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9万亿左右迅速扩容到今年上半年7.3万亿左右。


新华基金固收+的安排是围绕着整个大的固收板块的搭建来构成的,更加强调了整个团队的合作意识。目前大的固收条线主要分成了流动性组、利率组、信用组及固收+组,每个组都是由核心的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员管理相对应的产品。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可以让整个投研体系更加聚焦,也可以为整个部门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策略支持。基于这样的组织架构,希望我们每支固收+产品都能够突出各自的特点。从而使投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客观地选择产品。



关于新华基金固收+产品体系,您有什么好的投资建议给到我们投资者朋友?

我们会更加强调估值在整个产品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重视整个组合回撤的控制因素的管理,也会对投资纪律,包括止盈和止损等要素都会做策略上的一些安排和要求。核心在于,争取在当前这种相对收益的环境之下做好绝对收益的一个投资策略。


当前整个固收+依然是在快速扩容和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在当下利率还是处于相对比较低的分位数。传统的一些固收+产品慢慢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我相信后续通过更加多元和丰富的产品策略安排和分布,可以有效地填补居民和机构投资者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和诉求,以固收+为依托的资产配置型基金的规模也会持续增长。


我们新华基金的固收+也是有一定的历史积淀,通过近些年来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后也更加深化了对固收+的理解,我们希望打造更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产品条线,以团队作战的方式发挥出每一位投研人员的投资优势,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类型,更大程度的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




二、固收+的投资理念和风格



王丹总当前管理着新华基金多种固收+的产品,产品特点也非常鲜明,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认可。那么请王丹总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于固收+的投资理念?

我的投资策略是以高等级、质地优良主体的信用债来获取票息收益。权益中期关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光伏,也偏好科技板块,因为我国政策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科技也是社会转型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科技进步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我认为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才是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能够为投资人提供中长期的持续收益。




同样也请教一下马英总,您关于固收+基金的投资理念和管理风格?

固收+类的产品或者说固收+的策略实施的前提是要充分考虑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大多数公募类固收产品的投资人的风险偏好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本身这类产品也属于中低风险和中低收益,产品以绝对收益为目标,追求中长期的稳健收益,非常注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这就决定了这类产品的投资策略主要以风险相对比较低的纯债类资产作为基础性的收益来源,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地配置风险资产来给组合达到一个增厚收益的目的。


关于个人的投资风格简单地分享一下。首先,不管是从资产的配置还是具体标的选择上,非常看重估值。估值决定了我们做投资的安全边际,也决定了未来的收益空间,所以估值是否有吸引力以及估值与这类资产基本面的匹配度是我的投资标准。


再有,就是组合投资、均衡配置。坚持股债的平衡,不会在单一的风险资产上过分地暴露。在控制整个组合风险敞口的前提下,可能会通过行业或者标的选择让组合保持弹性,希望在稳健的同时也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落脚到具体的标的上面,我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或者能力范围内做一些选择。在配置的时候会多一些逆向思维,顺大市逆小市,可能向市场短期关注度不高的领域或者方向多一些侧重。




今年以来马英总所管的产品业绩表现很优异,能否为我们谈一谈您的投资思路以及操作想法。

我管理的产品是一只开放式的二级债基,这个产品特点就是追求稳健的收益。这类产品比较注重股债的协同配置效应,整个组合会保持一定的风险资产的敞口。因为它同时可以投股债,涉及到多资产的配置,所以也是从基本面分析出发,最后会落脚在估值和资产的性价比上,自上而下的去构建我的组合,自下而上的去精选一些标的,希望能够有效地获得来自股票、转债、纯债这三类资产的收益。


同时也比较注重内部行业的均衡,年初股指高位回落,股债的性价比出现了一定的改善。行业的表现也比较分化,在风格上面发生了一定的转向。在市场震荡下跌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去侧重一些基本面有改善预期的低估值的板块。


结构上还是会以经营比较稳健、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低估值板块为主,也会参与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景气行业。





三、如何应对固收+基金大幅波动的风险



今年大多数固收+基金都出现了净值的回撤,权益市场大幅下跌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波动加剧的环境下,您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市场上固收+基金净值的大幅波动以及如何应对这类风险?

今年A股跌幅比较大,全市场多数固收+的产品其实是出现了比较大的回撤,今年整个市场比较极端,但是整体来看回撤还是相对可控的。我会有以下几方面的操作,第一,整个一季度我所管理的两只产品还是大幅降低了含权资产的仓位。第二,含权资产结构有一定的优化。在下跌的行情里面,转债跌幅小于股票的,转债的仓位也比股票多一些。第三,持仓股票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然后主要是以高股息加上景气组合为主,做了灵活的配置,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在低利率环境下,各类资产都如此大幅的波动情况下,您是如何做好收益和回撤之间的平衡?

固收+类的产品涉及到多资产的配置,一方面,我们确实是注重收益来源的多样性和累加性,同时也承担了参与这种权益类资产的波动。回撤确实是难以避免的,年初以来股债确实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这类产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回撤。但是一些偏稳健风格的产品还是可以在风险还有收益之间做好一个平衡。


具体操作上遵循在事前把控整个组合的风险,事中从估值出发,结合宏观环境研判各类资产的估值跟预期收益的匹配程度,合理分配这几类资产的仓位,进行动态的调整。事后我们也会做好情景分析,做好资产的评估和跟踪,充分考虑悲观情形下策略的应对。希望用介入的价格还有估值来构建资产配置的安全底,保持整个组合的持仓处于估值相对合理或者是较为低估的状态。




四、下半年各类资产的预测



当前政策发力的预期下,权益市场已经反弹一段时间了。从经济数据中也看到了一些逐步企稳回升的迹象,但趋势尚不明朗。当下投资者朋友最关心的还是下半年的市场表现。王丹总能否简单分享一下您对下半年各类资产的一个观点?

首先看利率,现在居民杠杆率比较高,导致整个地产变弱的状态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基建的情况也处于偏弱的状态。那么来自于融资需求的两大主体偏弱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整个基本面来说还是会偏弱一些。目前来看,这种流动性偏宽裕的状态还是能够持续下去。因此,下半年利率整体并不悲观,杠杆收益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今年上半年,权益调整的幅度比较大,大幅下跌之后,各个板块的估值其实还是处于相对舒服的一个状态。虽然最近两个月有一些板块反弹的力度还可以,但是这些板块景气度比较不错,估值也没有到很高的范围,所以权益市场也是相对比较乐观的。


转债方面,我自己觉得择券对于转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前转债数量非常的多,而且现在转债的优质标的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策略上会更关注这种自下而上的一些机会,更多地去抓这种转债择券带来的收益。





- END -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本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请在投资前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特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基金所存在的风险,慎重考虑、谨慎决策,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投资基金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巨额赎回风险等。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