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 所以信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继茅指数、宁组合火爆出圈后,今年投资圈又造出一个新的热词“新半军”,它代表了当前中国最具硬核科技属性的三大产业、同时也是近期市场最热门的三个赛道: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
“新半军”长跑能力卓越,短期爆发力也非常惊人,近三月大幅跑赢指数,中证半导体指数近一个月更是大幅上涨17.24%,成为A股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20815)。
表:“新半军”阶段性市场表现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20815
随着市场的充分演绎和资金的深度挖掘,“新半军”行情还能走多远?恰逢中报披露密集期,“新半军”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新半军”轮动加剧,该坚守还是调仓?
近日,中加基金主动权益投资部电子研究员吕航亮相中加基金直播间,深度剖析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等行业发展现状和投资机会。
吕航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拥有金融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曾在部队服务六年多时间,负责电子对抗、网络通信工程等领域工作,2021年7月加入中加基金,主要覆盖电子行业研究。
如果“新半军”轮动带节奏让你无所适从,不知该选择坚守还是调仓,不妨来听听吕航怎么说。
精彩观点摘录
1、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的相同之处在于,成长性高、未来空间巨大、技术含量较高;区别在于,产业趋势不同,新能源更偏向成长,当前还要依靠G端政策发力驱动,半导体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周期属性,更加依赖需求终端;军工则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资驱动,且供应链格局高度稳定,竞争格局最优,但业绩不确定性也最大。
2、近期半导体行业消息面催化更多,对股价形成了比较强的刺激,但从基本面上看,下游还处在去库存阶段,预期衰退要持续到今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
3、建议充分重视军工行业比较优势,以长打短,优选标的。考虑到行业景气度与需求确定性优势,展望2022年后半程,军工板块有望取得进一步的超额收益。
4、中期看好半导体,周期反转的逻辑通常会有比较强的演绎,叠加股价层面与产业周期的时间错位,最早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股价层面有望率先反应周期触底并反弹的预期。长期的话,更看好新能源,原因在于能源革命是社会底层依托的基本变革,长期维度看是非常确定的大方向。
5、成长赛道投资,最重要的是选对大方向,先选行业β,重视先发优势与竞争格局;其次是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成长行业颠覆式创新的模式,决定了好的投资机会多数来自于技术的变革。
Q1、四月底以来,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热门赛道轮动显著,为什么资金如此青睐这些板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您预计轮动行情会持续多长时间?
吕航:资金之所以青睐“新半军”,主要因为这些行业拥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科技与新能源从应用角度来说,通常都是颠覆性创新,容易诞生比较大的市场机会。
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的相同之处在于,成长性高、未来空间巨大、技术含量较高;区别在于,产业趋势不同,新能源更偏向成长,当前还要依靠G端政策发力驱动,半导体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周期属性,更加依赖需求终端;军工则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资驱动,且供应链格局高度稳定,竞争格局最优,但业绩不确定性也最大。
短期看,我们预计市场10月份之前,依旧缺乏明确方向,仍将延续阶段性轮动行情,进入四季度,市场开始展望明年,会有认知层面更加统一的调整,细分领域更容易形成一致预期。
Q2、在这轮崛起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沉寂了比较长一段时间,原因何在?这次崛起除了消息面的催化以外,基本面有什么变化?
吕航:前期半导体板块表现疲软,一方面是受制于周期性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下游需求衰退,半导体处于历史上第七轮的衰退周期;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供给的阶段性与需求的连续性错配,并且疫情在不同的时间段又放大了周期的影响。
近期半导体行业消息面催化更多,对股价形成了比较强的刺激,但从基本面上看,下游还处在去库存阶段,预期衰退要持续到今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
Q3、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目前我们国家半导体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吕航:目前我们国家半导体产业的低端领域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底层领域国产替代率还比较低,正在向深层次领域进发。从全球产业链来看,无晶圆厂(Fabless)中部分优质企业已经可以逐步出海替代,一些企业已经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龙头,越偏向底层,产业链中地位越弱。
Q4、针对半导体赛道,您更看好哪些机会?
吕航:从底层自主可控角度,我们看好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赛道;从周期反转角度,还需要时间等待观察,但对周期性行业来说,每一轮周期都会伴随“戴维斯”双击的投资机会。
Q5、新能源最近表现略显疲软,原因何在?
吕航:首先,4月27日反弹以来,新能源作为确定性最强的主线,短期涨幅过大,资金上有一定的获利了结需求,以及需要业绩去消化估值的空间和时间;其次,汽车板块由于减税政策的存在,是一种需求的透支,因此短期杀逻辑,必须依靠销量来证明;第三,就光伏而言,上游硅料价格迟迟难以下降,相关产业链配套还不完善,产能放量的过程并不顺畅;另外,由于相关产业链标的估值已经将明年的部分预期price in,短期看业绩消化估值的速度并未跟上股价上涨的速度。
Q6、您怎么看新能源投资前景?更看好哪些赛道?
吕航:国内来看,中国双碳的目标不会动摇,新能源转型的加速度会越来越大,这不仅仅是大国担当和国际号召力的要求,更是我国能源独立的重要抓手,中国油气煤炭资源需求量巨大,维持现有能源体系运转需要大量进口,而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换,上游资源获取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大,要摆脱这种状况,就要重新规划我国的能源结构。“双碳”的提出就是一种利用我国丰富的绿电资源,来摆脱未来资源进口不稳定性的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新能源也承载着减缓温室效应,给予产业变革重塑机会的使命,它不单单是一种环境成本,更是产业结构重构的抓手和增长动力重振的契机。
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分成发电器件制造端,发电企业运营端和相关配套设备端,具体而言,光伏、风、电产业链是新能源的重要抓手,是最上游承接技术变革和发电效率提升的主要环节,发电运营商是电站的投资运营方,负责对新能源电站进行管理和布局,相关配套端则是为了承接新能源所带来的整个电力系统的变化,所需要进行的相关改造和重建,这也是新能源主要的投资赛道。
Q7、最近军工板块也是频频异动,如何看待军工板块机会?
吕航: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战略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深入推进的基石。当前中美围绕台海的战略博弈加剧。展望未来五年,围绕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军工行业需求饱满,A股相关核心资产有望持续分享行业成长红利,建议充分重视军工行业比较优势,以长打短,优选标的。考虑到行业景气度与需求确定性优势,展望2022年后半程,军工板块有望取得进一步超额收益。
军工行业需求计划强、确定性高,供给执行力强,横向比较其它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小。展望中报季,多数产业链中上游业绩兑现能力较强的标的有望实现较高同比业绩增速,总体来看,军工板块主流标的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当前军工板块一线标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展望2022年下半年,优质标的业绩兑现确定性高,若总体市场环境企稳,或有条件获得进一步溢价;放眼未来三年,一批优质标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中枢在30%左右,当前对应2023年市盈率尚在25-35x区间,以一年维度审视仍有显著上行空间。
Q8、立足当下,您更看好“新半军”中哪个板块?为什么?
吕航:我们中期看好半导体,周期反转的逻辑通常会有比较强的演绎,叠加股价层面与产业周期的时间错位,最早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股价层面有望率先反映周期触底并反弹的预期;长期的话,更看好新能源,原因在于能源革命是社会底层依托的基本变革,长期维度看是非常确定性的大方向。
Q9、从中报来看,“新半军”板块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机会?
吕航:新能源的话,储能是一个短线逻辑和长线逻辑都很顺畅的板块。短期看,海外户储确定性比较强,市场基本已经形成一致预期;中期看,国内和海外的大储,主要是解决新能源并网带来的不稳定和消纳问题;长期看,新能源推进的进程和电价水平,如果新能源的进程没变,电改后电价向上的预期持续存在,那么储能装机就将随着新能源的装机持续向上。弹性来看,欧洲户储和国内大储是最强的,欧洲户储是电价+能源独立的逻辑,大储则是补齐调节能力+新能源占比上升导致电力系统发生变革的逻辑,这也是上面所提及的新能源相关配套的卡脖子环节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对于半导体板块,大家可关注底层国产替代机会,下行周期中,我们看到多数公司报表层面都体现出比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的存货规模高企,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因此这一类的风险还是需要短期规避的,所以建议选择周期相关性更弱的,并且国产替代逻辑更强的板块,这个逻辑下,半导体的部分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底层建设相关的个股是可以值得跟踪关注的。
军工板块的话,展望中报季,多数产业链中上游业绩兑现能力较强的标的有望实现较高同比业绩增速,总体来看,军工板块主流标的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当前军工板块一线标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业绩兑现能力较突出的中上游企业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中枢在30%左右,当前对应2023年市盈率在30x左右,以一年维度审视仍有上行空间。另一方面,相比2020下半年及2021年,军工板块投资难度有所加大:经过近两年的演绎,行业需求认知趋于充分,超额收益或取决于更加精细的基本面分析和业绩研判。
Q10、对于“新半军”这类成长性行业,投资者该如何投资?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
吕航:成长赛道的投资,最重要的是选对大方向,先选行业β,重视先发优势与竞争格局。第二,是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成长行业颠覆式创新的模式,决定了好的投资机会多数来自于技术的变革。
需要提醒的是,成长股的颠覆式创新模式,注定了风险与收益都非常大,股价的调整也会非常剧烈,一方面是建议投资者能够对行业多一些学习理解,对行业发展和技术发展有一定的理解,其次是控制好回撤。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材料中的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或者公司研究团队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实际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和担保。
2022-08-17 16: 47
2022-08-17 16: 45
2022-08-17 16: 44
2022-08-17 16: 44
2022-08-17 08: 00
2022-08-16 2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