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都在说,“二舅”治愈了不少人的精神内耗。生活亦有波澜起伏,而遭遇震荡市场的投资更易焦虑不安。确实,会有一部分投资者,在此消彼长的行情前不知所措,赶上大涨急切想入场,遇到亏损时又焦虑得想赎回,投资过程中的精神内耗又该如何面对?
近1年投资过程中,间歇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持仓体验较差,于2022年8月18日就诊。
1/“患者”于2021年中看到某大V推文,提示煤炭板块正热,或有一波行情,遂投资相关板块,持仓收益一度走高,信心也有所膨胀,后陆续使用自有资金买入了十几只不同风格的基金。
2/但从去年十月开始,持仓收益情况逐渐恶化,波动加大,“患者”情绪从最初的举棋不定、到后来焦躁、疲惫,到今年4月27日,“患者”的心态和市场行情一同到达冰点,痛定思痛后,精准的在市场最低点赎回了全部产品。
3/随后,“患者”错过了5-6月的反弹行情,后悔不已,6月底紧急加仓了成长板块基金,随后市场进入横盘震荡区间,持仓中除了个别基金收益翻红外,多数还在亏损状态,后续计划等亏损基金翻红后就赎回换新的产品。
既往投资经验丰富。曾购买过多家P2P平台的产品,期间颇有收益,后退出一部分本金用于购房,损失有限;曾受友人推荐,购买过某某数字货币,投资额不高,但已经大幅缩水,国内停止相关交易后全部卖出;2015年炒过股,投入5万,清仓时亏损了近2万。
身体健康、神志清晰,表情正常,心态疲倦。
投资内耗。
(1)持仓复盘
通过复盘历史持仓,让“患者”认知到自己对回撤、业绩波动的真实容忍度。
(2)各类型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
以常见股票、债券资产为例,近十年得收益、波动、回撤特征如下,因此在投资时需要将产品特征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如果股票类资产回撤较大,可以在持仓中增加固收和固收+类产品比重,进而有望平滑持仓的长期波动率、降低回撤幅度。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2.8.17-2022.8.17。指数历史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数据客观展示,仅供参考,不代表对指数以及具体基金表现的保证。
(3)同时还要区分系统性风险与一般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较难避免,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今年初俄乌冲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就属于这类风险。一般风险,是指对少数证券/行业产生影响的风险,如某家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出现预期之外的大幅下滑。
(1)不做短期博弈
我们都知道抛一枚硬币获得正面/反面的概率是50%,而只投1次、2次、3次, “正面次数/总抛硬币次数”的结果或许是偶然的,它可能是100%,可能是33%,也可能是0%,但随着我们持续的抛硬币,抛到正面的比例将越来越接近50%。这背后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短期我们面临的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拉长,事件将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这个道理也是适用在投资上,当一个行业/证券在未来有着明确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短期行情或许受市场情绪、资金流动性影响有所起伏,但只有拉长足够时间,行业的增长的确定性,将随着基本面的改善持续增强。
(2)用资产配置思维优化持仓
“患者”分散化投资的方式是同时持仓很多只基金,实际底层证券可能有一些重合,未必能起到分散的作用。以资产配置的思路可以优化持仓体验,综合长期投资目标、中短期投资比例、流动性,把资金分配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等),可以在追求回报的同时降低风险。
(1)聚焦能力圈,不盲从、不在焦虑中决策
投资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有规律的确定性事物。与其听信小道消息或者某些大V的预判,不如在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内进行投资,这样把握要更大,进而提高了每笔投资的赚钱概率,随着时间拉长,更容易积累收益。这恰是天弘基金主动权益的投资理念。天弘基金采取专业化的投资理念,将股票投研团队分成TMT、医药、消费和制造四个小组,使基金经理再能力圈更专注,产品投资策略更清晰,只从企业经营发展角度进行投资,彻底放弃依据低PB、成长或价值、大小盘、板块轮动、弹性高低等一些非常传统、流行但浮于表面的做法。
(2)选择值得信赖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并持续验证
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在投研实力、信息和资金方面比个人更有优势,选择理念相近、为用户考虑的基金公司,更有助于弥补个人能力圈的局限;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通常会有自己的投资风格,我们可以从历史业绩、重仓个股、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并关注基金经理发布的观点,寻找言行一致、对用户有负责感的基金经理。
(3)学习理财知识,扩展自己的能力圈
正如网上流出的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不断拓展对基金、证券市场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驾驭资产,才能从一个抱怨被动指数基金不控制回撤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耐性、纪律,能够掌握自己情绪的“聪明投资者”(这种聪明是指性格方面的特质,而非指智力)。
看完了这段“病历”,你是否有相似的“症状”?你在投资中有着怎样的“内耗”?你认为这个“治疗计划”有用吗?欢迎留言讨论。
2022-08-18 13: 26
2022-08-17 18: 56
2022-08-18 09: 25
2022-08-17 20: 28
2022-08-17 20: 28
2022-08-17 20: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