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2022-08-29 20:53
今天受海外市场影响,A股低开高走,新能源车收盘跌幅1%,完全无视了周末的利好。说起来这段时间新能源车板块调整的次数不少,合该有个小反弹,尤其是今天,上周熄火的赛道都有修复的意思,只有新能源车不为所动。这可能是因为前期上涨较多,积累了不少获利筹码,风险大于机会,又赶上8月底的鸡肋行情,没能走出止跌企稳的剧本。不过后续的发展我还是非常乐观的,特别是下面这两个方向。周末两天,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召开,有两个信息值得留意。
首先,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2.1%,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增长至1227万辆。要知道我们定的目标可是在2025年实现渗透率20%,这不仅提前完成,甚至还超额完成了目标。可见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快,前景之佳。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后续产业发展的重心会在哪里?政策支持会往哪里倾斜?毕竟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不少,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这些问题才是最应该思考的。这次新能源汽车大会其实已经划好了重点,唱主角的就是动力电池。会议提出,2022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令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多了一重扰动。当前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问题,要共同加强电池材料资源开采、提炼技术创新,镍、锂等大宗商品交易管理领域合作,保持供应链安全稳定。在这次大会上,各大汽车、电池厂商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提出,有必要将我国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甚至撂下狠话说:“有了换电技术 买车只买车身就行。”什么是换电技术?说白了就是汽车和电池分离,消费者只需要购买一台空车,电池可以单租。这样的好处就是节约了成本,假设一辆纯电车型原先售价12-14万,通过车电分离,消费者只要花6-8万就可以买到一个车身,然后根据实际用车场景选择多种电池租赁和换电服务方案。换电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案,毕竟城市用车不需要那么多电池,换电在公共交通上已经开始实施,像我们的电动出租车、公交车很多都是采用换电服务方案,车载电池没电了直接在换电站换一块,装上继续跑,快捷又方便。但这个方法在私家车上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你想,假设你买了辆特斯拉,你会愿意把特斯拉的电池换成比亚迪的电池吗?即使都是特斯拉的电池,你的电池刚用了一年,换来的电池可能已经用了三年,你乐意吗?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分为充电和换电两种,其中换电模式按其换电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固定换电(换电站)和移动换电(换电服务车)两种模式,固定换电是现在的主流。固定换电就是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充电、统一配送,并在换电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换电站集电池的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电服务于一体。虽然私家车使用换电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障碍,但不可否认,“换电”正在逐渐渗透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今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中,新能源换电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2%,市场渗透率约5%,其中换电乘用车市场占比超90%,同比增长172%,市场渗透率约5%,换电商用车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也销量大涨,同比增长75%,市场渗透率约6%。虽然在过去十年间,因为换电站的建设成本高,提供电池的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换电市场的发展比较慢,但随着国内换电技术不断成熟,加上充电桩分布不均、利用率低、车辆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换电模式又开始走上舞台。截至2021年底,中国建成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约1406座,同比增长1.5倍,其中乘用车换电站748座,同比增长1.6倍,商用车换电站658座,同比增长近1.4倍。所以,换电模式的确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那这个方向利好什么领域呢?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电池,往后的供给不再是一车一电,电池可以脱离汽车单独销售,而换电模式也增加了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说到动力电池,那就离不开国内两大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的碳酸铁锂电池。区别在于电池材料,所以成本、续航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总之各有利弊,这里不过多赘述。这次新能源汽车大会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正式落地,宁德时代官宣麒麟电池第一批落地品牌是吉利的极氪和华为的问界。其中,极氪将成为麒麟电池全球量产首发品牌,而AITO问界车型也将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看到这个消息,有的投资者可能觉得三元锂离子电池有机会了,因为宁德时代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三元锂电池路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特斯拉的4680电池都只是电池的封装技术而已,并不是电池新材料的创新,所以麒麟电池材料并没有太多变化,麒麟电池既可以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可以是三元锂离子电池。重点应该落在这种动力电池的合作厂商上。这样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心依然是动力电池,普及的关键则在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的发展,也就是应用快充技术的快充充电桩和换电站的建设。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估值和拥挤度都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而像锂矿等原材料端的价格已经在高位盘桓好一阵儿了,新能源车有些环节的成长空间已经不大了。但个别细分赛道仍具备成长潜力,足以用高增长的业绩来消化估值,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动力电池、充电桩、换电站。所以这次的回调在我眼中是一次机会,我不建议无脑投资窄基指数,选择布局这些赛道的主动基金会更好,不知道有哪些主动基金的,可以后台咨询我们的投顾。
从近10年看,FED溢价为3.11%。该指标过去十年均值为2.47%,当下市场处于过去10年中性位,性价比中性,适合平配权益和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