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断供高端GPU芯片!科技自主可控的投资机会如何挖掘?

2022-09-01 19:02

美国对华高端芯片的打压再度升级!


据集微网报道,美东时间8月31日,美国芯片厂商AMD、英伟达相继收到总部通知,对中国区客户将暂停四款高端GPU芯片的供应。
(个股不构成推荐)


受此消息催化,今日多只GPU、AI芯片概念股开盘即大涨,再次被推到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那么遭遇黑手的GPU芯片到底有多么重要?美国对华高端芯片的限制“小动作”不断,会影响芯片板块投资逻辑吗?科技自主可控主线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01

GPU芯片有多重要?


GPU芯片常被称作显卡的“心脏”,一般是应用在服务器中,用于加速计算,最初设计目的是提升计算机对图形、图像、视频等数据的处理性能。


随着GPU在并行计算方面性能优势逐步显现,GPU逐渐分化为两条分支:


一条是传统意义的GPU,强调图形图像处理能力;


另一条是GPGPU,作为运算协助处理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增加了一些运算指令,能够满足天气预报、工业设计、金融工程、自动驾驶等不同计算场景的需求。(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目前GPGPU芯片是AI服务器最主流的算力选择,而此次断供的英伟达的H100及A100、AMD的MI100及MI200四款高端芯片均为主流的GPGPU产品型号。(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我们再去细琢磨美国这次的“小动作”,会有两个发现:


  • 第一,从断供型号来看,无论是 AMD的MI 100、MI 200还是英伟达的A100,H100,都是GPU领域的超强算力芯片。这四款芯片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在:1)HPC高性能计算,主要是科学研发领域;2)人工智能场景,特别是对算力要求的比较高Training(训练)环节。也就是说,美国是对最先进制程、最强算力芯片、最新高端芯片对中国进行限制,而中低端GPU会照常供货给国内。


  • 第二,从受限企业来看,英伟达和AMD是目前全球GPU的领军企业,二者合计获取了全球GPU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上,根据IDC数据,2021年英伟达占据我国加速卡80%以上市场份额,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全球GPU竞争格局

21Q1:Nvidia(81%),AMD(19%)
21Q2:Nvidia(83%),AMD(17%)
21Q3:Nvidia(83%),AMD(17%)
21Q4:Nvidia(81%),AMD(19%)
22Q1:Nvidia(75%),AMD(24%)

(来源:华泰证券)


根据芯谋研究分析师商君曼的说法,在英伟达的产品线里面,本次被限制的芯片处于一个很高端的位置,主要用于超级计算加速等,目前来说国内用的地方确实不是很多,该措施主要在与遏制产业发展前景。限制高端GPU实际上是对我国整体算力进行了限制,是一种锁算力的行为。(来源:芯谋研究分析师商君曼


不得不承认的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与积累,国外半导体厂商在高端GPU领域建立了许多专利壁垒,国内厂商想要短期迅速追超的难度较大。尽管国产GPU发展已经初露曙光,但是受限于工艺制程、EDA等技术封锁,国内厂商目前在高端GPU自主研发领域的成果与国际一流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美国近日频繁加码芯片半导体领域技术封锁,短期或会引发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但是从长期看,无疑是会推动中国芯片行业的蓬勃生长,促使中国实现芯片自主研发进行技术赶超,有利于进一步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



#02

芯片行业投资逻辑怎么看?


其实,国产替代是整个芯片半导体产业投资的长期逻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规模广阔,但是由于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国产化率非常低,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因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21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865亿美元,自给率约为16.7%,距离国务院在《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设定的2025年自给率70%的目标,相差甚远。


目前,芯片行业国产替代已经进入加速期,2019年的贸易战是国产替代的第一波助力,2021年的史诗级大缺货再次加速了国产替代,并且使国产替代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很多厂商导入了工业、汽车等更高门槛的应用。


而且,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正逐步由低端走向高端。半导体产业有几个核心环节:IC设计、材料、设备、晶圆制造和封测,从“国产替代”的进程来看,目前技术壁垒中等的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先进封装等国产化程度较高,但是在AI/大算力芯片、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依旧存在卡脖子的难题需要攻克,国产化需求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展望后市,越是卡脖子的环节往往会孕育较大的发展机遇。



不过我们也需要知道,半导体行业确实是强周期的,从全球库存周期来看,往往受下游的需求爆发驱动,近十年有三轮景气周期,离我们最近的这一轮是2020年前后5G智能手机爆发所推动的周期,随着5G“换机潮”的退去,从全球库存周期而言,半导体产业正处于下行区间。


但是,我国半导体的投资更多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产业周期。短期看供需,也就是所谓的库存周期;中期看创新,关注点在于能否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带来的需求结构的提升;而长期,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是大势所趋,目前开始进入放量期。这也是行业短期即便可能出现颠簸,但长期仍然值得关注的逻辑。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国证芯片指数 (980017)相关的ETF或者ETF联接基金。



#03

科技自主可控还有什么投资机会?


作为近期的热门主题,“自主可控”的热度与日俱增。自主可控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产业链相关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各类软件等等都能实现国产化,我国可以自行开发制造,不会因为某一环节被“卡脖子”而受制于人。


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除了芯片半导体这一主角外,整个IT国产化体系也受到市场的强烈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今日表现强势的“操作系统”概念便是走的这一逻辑。


很多投资者说听过信创,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创行业的构成包括硬件基础设施(PC整机、服务器、CPU、GPU等)、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ERP、OA、办公软件、安全软件等)、云服务和系统集成。其中,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是较为关键的产业链环节。



从供给端国产替代的角度来看,目前国产厂商在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成熟度,但是在CPU、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从需求端角度来看,信创行业的应用方向是“2+8”体系。“2”代表党、政;“8”是指关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


党政信创自主可控进程启动最早,目前已经基本落地,预计接下来将进入常态化阶段, 相较于党政而言,电信、金融等关键行业信创起步较晚、渗透率较低,但业务系统需求更加复杂,服务器需求量更大,因而空间更加广阔,正处于爆发的元年。(来源:西南证券)



中信证券测算,预计8大行业PC和服务器市场总空间分别超过1000和2500亿元,保守估算年化规模超200和400亿,并有望逐步提速,将促进相关领域产品的迭代和渗透。(来源:中信证券


目前来说,信创板块属于被消息面带动的方向之一。此前在没有事件催化的时候,市场更关注下游客户预算和厂商订单,而由于疫情、信创招投标节奏的波动与人员增长的错配,使得部分信创公司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前期的走势整体较为疲软。


但从投资逻辑来看,一方面,党政信创及行业信创一般集中在下半年进行招投标,相关厂商后续的订单释放节奏有望加速,预计今年三季度将成为主要信创公司收入的拐点;另一方面,本次外部事件刺激下,市场有望重新对自主可控的长期确定性进行加码定价。


如果投资者认可自主可控主线的逻辑,也可适度关注信创板块的相关机会。


小挖觉得,在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建设我国核心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已成共识,国产替代的机遇值得长期关注。


今天先说到这里啦~祝投资顺利~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