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海克斯科技”,帮我戒掉了外卖

2022-10-11 18:44


1


“老师傅熬高汤七个小时,我一勺三花淡奶,顾客直呼童年味道。”


“海克斯科技,展现‘科技与狠活’的力量。”


“我一把嫩肉粉,老肉变小牛,原地撒欢蹦着走。”




最近,互联网美食界出现了几位“狠人”,别的美食博主靠新鲜的食材、精湛的厨艺勾起网友的馋虫,这几位狠人却靠着“科技与狠活”成功帮助网友戒掉外卖、路边摊,直接“绝食辟谷”。


他们是美食界的“绝命毒师”,化学界的“沧海遗珠”,也成功带火了“海克斯科技”。




海克斯科技:


原出自《英雄联盟》游戏,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顶尖技术,被用来制造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精美工艺品。


而现在,它成了“以食品添加剂作假,制作美食”这一现象的代名词。

 /


在这些美食博主的视频中,


一碗乳白的羊汤,不需要熬一宿骨汤,只需要一勺三花淡奶;


一份美容养颜的燕窝,不需要燕子口水,只需要一点明胶片、植脂末和糖浆;


一斤“正宗”牛肉干,只要两块冻鸡肉,一勺烤肉精油,两滴焦糖色素,30块钱带回家。




小时候,家长们常常说,饮料里都是香精色素、路边摊上的肉都是老鼠肉、僵尸肉,外卖用的油都是地沟油,吃了会致癌!


我们不以为然。


现在看了博主们的视频,才知道,没有僵尸肉,有些肉肠里甚至都没有肉!


谁也没想到,被妈妈唠叨了十几年都没戒掉的外卖和路边摊,看了几个视频就给戒掉了。


“好厨师上天堂,坏厨师走四方。”


几十年的老厨师,不如一勺“高科技”。强烈的视觉冲击下,网友们的食品安全焦虑到达了顶峰。




2


民以食为天,入口的都不是小事儿,人们的食品安全焦虑由来已久。


餐饮业卫生问题已是司空见惯,食品添加剂笑话更是屡见不鲜。


前段时间,演员冯雷发布视频,表示自己买到一瓶有两百多种配料的果汁,不仅包含多种水果蔬菜,甚至还有香葱、花椒、小茴香、红辣椒等调味品。


这到底是果汁,还是碗汤?




生产商解释,添加的并非真实材料,而是含有232种植物元素的酵素粉。也就是说,这么多配料纯属是为了吸睛,并非具有200多种果蔬真正的营养价值。


相比之下,一些食品企业的双标行为更容易刺激到消费者的神经。比如某些巧克力制品,在国外使用可可脂,在中国却使用代可可脂。


最近,国内某知名调味食品企业也因为酱油“双标”问题陷入争议,11天内连发三份声明,依旧没能扭转风向。国庆节后第一天,市值蒸发超300亿,足见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电商平台上,一些食品添加剂商品打出的广告语,更是耸人听闻,再次加重了人们的焦虑。


回味粉,餐饮饭店都在用,吃了还想吃

秘壳油,吃了还想吃,千里回头客

透骨增香剂,客户排队购买的秘密

 



甚至还有商家称,其产品可以“祛除异味”、“抑酸抑苦”。


什么品质的原材料才会有异味?什么美食会让人爱吃到上瘾?这些夸张的广告词都给人一种不好的联想。




3


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吗?


在“海克斯科技”博主们走红后,有人质疑,这些短视频有制造焦虑之嫌。


比如火遍全网的“三花淡奶”,由新鲜牛奶蒸馏浓缩而成,是用来调制甜品、咖啡、浓汤和奶茶等饮品的常用调料。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由于其热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可引起肥胖。


换句话说,吃,可以,吃多,不行。




其实,所谓的“海克斯科技”,并不是新鲜事物。




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


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


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 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酯,是第一种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


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剂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食用的有3000-4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


上海科技学院教授吉鹤立说:




从人们早餐吃的麦片罐头,到零食的巧克力饼干和下午茶的果汁饮料,粗算下来,每人每天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而这只是个基本数量。

 /


食品添加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食物的保存时间,也优化了食品的色泽风味。


当然,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好处,都建立在“适量”的基础之上。引发不良后果的是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与滥用。


虽然“科技与狠活”让人大为震惊,食品造假的极端案例也确实存在,但无需谈食品添加剂色变。




4


既然食品添加剂已经无可避免,那怎样才能判断食品添加剂是否超标呢?


如果你看到一些颜色异常漂亮、口感格外好吃,甚至超过了食物原有的风味、香味异常浓郁、且价格还异常低廉的食物时,请长个心眼


至于那些摆在货架上的食物,配料表是重要判断指标,配料越靠前代表含量越高。对食品添加剂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配料表比较简单的商品,但也要注意保质期限。


同时,商家应按照相关规定将食品配料告知消费者,包括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不要隐瞒与造假。


毕竟,比起食品添加剂,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犯,更容易加速商家的信用破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