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硕士
15年证券投资经历
国金基金权益投资总监
2022年3季度, A 股市场呈现快速下跌,投资难度加大。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经济的持续悲观预期,围绕消费、地产等相关刺激政策出台,但对经济影响相对有限;(2)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加剧,导致资源品大幅波动。同时美国加息回笼货币,汇率不断承压,国外陷入滞胀,外资流出风险提高;(3)临近大会,整体疫情防控政策偏紧,在全国各地疫情不断的情况下,对于市场信心有所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后周期不断临近,人们对美好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脚步依旧不会停止。比如聚焦医药板块的估值增速匹配度,横向比较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整体我们判断疫情终将过去,我们将围绕疫后消费场景修复、龙头市占率提升两个维度,逢低布局中长期看好个股。长远看,虽然消费信心和政策环境有所承压,但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在持续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还在延续。我们依然会在医药、消费中寻找机会,集中选择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成长公司或高景气赛道,同时逢低增持估值进入合理区间的长期品种,根据行业变化调整仓位配置。
陈恬
香港中文大学 硕士
14年证券投资经历
国金基金主动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我们对A股走势的整体判断总体上是积极乐观的。主要原因:第一,虽然上半年经济短期遇到比较强的下滑压力,但是从年中以来,中央“稳经济”的决心很强,我们判断未来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同时货币政策也有望继续保持宽松。伴随稳增长的政策预期落地,流动性将会进一步宽松,提升总体风险偏好,这对于A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有拉动,也将对冲盈利下滑对市场带来的压力。第二,A股主要的行业龙头标的,从2021年中就开始了渐次调整,包括消费、医药、周期、光伏新能源等各个赛道的龙头品种,自年内高点的估值均有比较大程度的回落,当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处在历史低位,权益市场总体上具备很好的吸引力。
风格上,经历了上半年的深度调整,随着稳增长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传统经济代表的低估值板块和新兴产业的成长股之间的估值差距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修正,我们认为中长期中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没有变化,因此未来超额收益主要还是会集中在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上。中长期看,我们还是更关注结构性投资机会,坚持聚焦代表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方向上,尤其是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和专精特新等重点子行业和板块。
从当下展望四季度以及未来,我认为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以下两个方向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
首先是国防军工板块。目前国际形势非常动荡,在部分西方国家对华政策愈发不友好的形势下,我国中长期相关领域的投资有望大幅度上升。现代战争是科技战争,这对我国总体的科研和高端制造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未来五年在航空航天以及海上相关的国防支出强度有望不断升级、产业链上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化,同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企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上市公司业绩成长和估值两个方面都有推动,总体上我们认为国防军工产业中,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领域一定要重点布局。
其次就是关注自主可控的科技行业,尤其是解决“卡脖子”环节的重点领域。一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渐进式的技术方向,以半导体芯片、高端新材料为代表。这类技术有相对明确的发展路径,以前我们的时间积累不够,同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预计未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投入较多的资金,设法提高工艺迭代的速度,力求在一定时期能实现突破。二是科技领域中偏软的方向,主要指系统性技术领域,比如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等,受制于美国的限制以及国家安全的考虑,将是我们重点完成二次开发的环节。同时中国当前拥有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和海量的用户,加之大量的政府和民营资本参与开发,未来有望较快实现自主可控。
以上这两个方向就是当下在科技领域中,我们最看好的产业方向。未来我们将会在相关子行业中,努力挑选具备关键卡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找机会积极布局。
中期看,未来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源自海外市场。美联储的加息节奏,一方面对全球经济本身的影响目前不易评估,另一方面也会给全球资产价格带来压力。从历史经验上看,每一轮危机后,美国宽松政策退出的过程中,资本流动都对新兴市场的估值产生了较大压力。就股市而言,今年需要重点关注美股波动率提升可能对A股产生的冲击。当然这一冲击在上半年已经有了部分反应。
马芳
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
6年证券投资经历
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
从市场风格角度看,市值风格7月较为延续,其余时间切换较为频繁;动量趋势三季度延续性一般。三季度以来市场波动降低,处于近几年平均水平以下的位置。三季度策略超额表现符合对应市场环境下的预期。投资组合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获取选股收益。模型由多个子模型共同确定输出结果,分散投资,力争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报告期内较高仓位运作。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
2022-10-27 14: 37
2022-10-26 21: 29
2022-10-26 21: 28
2022-10-26 21: 28
2022-10-26 21: 27
2022-10-26 18: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