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民银行党委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强调,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对经济金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维护币值稳定,加大金融对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按照日程,本周将依次迎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大国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展开线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重要性不言而喻。
4、本周防疫政策和地产政策的边际变化引起债市关注,具体见后文。
2、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增长6.9%。其中,出口2.07万亿元,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增长6.8%;贸易顺差5,868.1亿元,扩大7.6%。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115.9亿美元,下降0.4%。其中,出口2,983.7亿美元,下降0.3%(预期增3.4%);进口2,132.2亿美元,下降0.7%(预期增0.3%);贸易顺差851.5亿美元,扩大0.9%。
3、10月CPI同比上涨2.1%,预期2.4%,前值2.8%,10月PPI同比降1.3%,预期降1.1%,前值涨0.9%,国家统计局称,环比看,10月CPI上涨0.1%,受生猪生产周期、短期压栏惜售和猪肉消费旺季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9.4%,涨幅扩大4.0个百分点。
4、据央行发布的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低于预期的预期12%)。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低于8242亿元的预期值),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大幅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1.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
2、财联社记者从相关房地产企业获悉,后者已获悉一份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金融16条),通知涉及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6方面,共16条具体措施。其中,在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方面,通知特别提出,自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2、11月11日起,杭州年内最重磅的楼市政策调整悄然执行。简单来说,杭州将实行“购买首套房‘认房不认贷’,二套房首付四成”的新政,这打破了杭州已经实行5年半的“认房又认贷”政策。
3、 11月11日,继杭州、宁波之后,热点城市苏州也开始尝试“二手房直售”模式。据苏州市住建局今日发布的消息,苏州日前正式启动上线二手房自主交易平台“苏找房”。
2、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杭州今年10月二手房网签量4300多套,环比下滑10%。杭州二手房网签量已连续四个月下滑。
3、克而瑞数据显示,10月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10498万平方米,与9月份持平;土地出让金为3410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17.3%和32.1%。与此同时,10月全国土拍溢价率创全年新低,仅为2.2%。
4、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各城市10月二手住宅平均单价数据发现,在纳入统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普通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少部分城市未纳入统计)中,共有72个城市的平均单价超过了1万元/平方米,其中,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最为集中。共有50多个城市的平均单价低于5000元/平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其中有10个城市的平均单价低于4000元/平方米,鹤岗的房价最低。
1、全球顶刊《自然》的子刊《自然医学》11月10日周四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表明,与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相比,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导致死亡、住院和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明显增加,且与患者是否接种疫苗无关。
2、据媒体11月11日周五援引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美国将维持新冠疫情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使美国人至少在明年4月之前仍能获得免费检测、新冠疫苗和相关治疗。报道称,美国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之初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随后每季度更新,该紧急状态原定于明年1月到期,但今冬可能发生的病例激增等情况促使政府决定延期。
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4、落实政治局常委会精神,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二十条具体举措,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国庆节前后央行在稳汇率方面动作频出,汇率有所稳定。但后续依然波动,10月2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盘中快速拉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1.6%升破7.20关口,日内上涨约1,200点,日内涨幅创历史纪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则收复7.17关口,较上一交易日亦涨逾1,200点,涨幅达1.85%。11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下降275点至7.2472,创2008年1月22日以来最低。当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震荡走势,盘中虽跌破7.35关口,但也一度收复至7.30。11月4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大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飙升超1500点,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现报7.1807;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涨超1300点,现报7.1776。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是上演了大反攻行情, 1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907,较前值调升515个基点,创2022年5月24日以来最大单日升幅。11月4日至1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升648个基点。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更明显的反弹,在11月11日双双收复“7.1”关口。后续看,美联储加息或将放缓,外加国内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受上述利好推动,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而未来,人民币逐步趋稳回升的大方向不变。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需要密切关注。
1、俄乌冲突依然没有明显缓和迹象。当地时间11月8日周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了与俄罗斯开始谈判的条件:“恢复领土完整,尊重《联合国宪章》,赔偿战争造成的所有损失,惩罚每个战争罪犯,并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这些是绝对明确的条件。”普遍认为,这个条件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较小。俄总统新闻秘书表示,目前不可能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俄军已撤出赫尔松。美国中期选举后对乌政策是否有变化需要关注。后续俄乌冲突的不确定性依然随时牵引市场交易的情绪。
1、据英国媒体报道,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之后,英国首相苏纳克准备宣布与美国达成一项重要的天然气采购协议。据悉,英美双方有关“能源安全伙伴关系”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美国计划在未来一年向英国出售数十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
(2)欧盟委员会预计2022年欧元区GDP将增长3.2%,2023年将放缓至0.3%,显著不及先前7月时预期的1.4%:另外,经济的低增速还将延续到2024年,欧委会认为后年也仅能录得1.5%。欧委会还预测明年欧盟27国的经济增速为0.3%,2024年的增速为1.6%。
(3)11月11日,密歇根大学11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报54.7;预期为59.5。
(1)11月9日消息,META将裁员11,000人,约为团队规模的13%,将招聘冻结期延长至明年一季度。继Meta大规模裁员消息传出之后,Meta或将调整资本支出作为下一步的目标。据媒体报道,总部位于纽约的花旗集团本周裁掉了大约50名交易人员。由于交易活动低迷,花旗还削减了数十名投行业务人员。巴克莱本周在其投行和交易部门裁减了约200人。据媒体报道,美国本土最大的半导体晶圆代工公司格芯已经告知员工,公司即将进行裁员,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裁员数额和时间。此外,根据媒体拿到的企业备忘录,迪士尼也已经告知员工将冻结部分岗位的招聘,同时也会进行一些裁员。
(2)当地时间周五(11月11日),山姆·班克曼-弗里德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的“加密帝国”FTX集团已经在美国启动破产重组程序。
(3)已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的瑞士信贷银行当地时间11月8日宣布,将在2023年2月14日前关闭本国的109家分支机构。
1、欧美经济政策主导者发声要抗通胀,鹰派声音更占主导。11月8日,欧洲央行副总裁德金多斯表示,将继续提高利率,以确保通胀回到符合我们对物价稳定定义的水平。瑞典央行副行长Breman表示,当前也出现了推动通胀率下行的因素。但通胀仍然过高,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前行长埃里克•罗森格伦表示,由于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将被迫提高利率至高于预期,明年美国极有可能发生经济衰退。
11月9日,美联储威廉姆斯表示,目前的通货膨胀率显然远高于美联储的长期目标。当前美联储的鹰派代表人物、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尼尔·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表示,距离美联储的双重任务处于紧张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何关于转向的言论都是为时过早的。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不能保证摆脱通胀,但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对于美国CPI增速超预期放缓,11月11日周五耶伦强调虽然“数字挺不错的”,但大家不应该过度依赖这一次的数据。
当然,美债市场对国内利率债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也相对有限。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就该等信息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责任。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我公司实际的投资结果,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任何在本报告中出现的信息仅做参考,不应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与基金交易的依据。本报告版权归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风险提示:材料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不代表报告撰写人所管理基金的投资承诺或实际投资结果。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投资者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2022-11-15 16: 01
2022-11-14 20: 54
2022-11-14 20: 35
2022-11-14 20: 10
2022-11-14 20: 07
2022-11-14 2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