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经历了怎样的2022?我总结了8句话

幺果 2022-12-28 17:46


再有2个交易日,A股就将告别2022。


这一年,不论是股民还是基民,都过得不容易。


在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等利空的夹击下,A股两次探底,大盘4次跌破3000点……


小编总结了8句话,带大家一起回顾A股的2022。



1

“春季躁动”变“春季急冻”


2022年的开始,大家对A股还是挺乐观的,纷纷憧憬着“跨年行情”、“春季躁动”,主要理由是政策宽松,流动性充裕。


没想到,开门即暴击,春季躁动没等到,等来了春季急冻。


数据来源:Wind



2022年的第一波下跌,来得很早很伤人。





2022年1月1日新年愿望:

赚大钱!


2022年1月4日新年愿望:

我要回本!


2022年1月28日新年愿望: 

少亏当赢!


为啥开门这么绿?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美联储加息不断迫近的大背景下,大家对政策是否能保持宽松产生了怀疑。


此后,美联储在2022年连续加息,幅度之大出乎多数人的意料,也成为压制权益市场表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原来看战争大片,是要花钱的


2月24日,俄乌冲突升级。


被轰炸的不止乌克兰,还有大家的A股账户。


A股主要指数表现 20220224

数据来源:Wind





回顾近30年来历次战争或区域冲突爆发后,短期内或对全球股市、债市产生负面影响,而有利于美元、黄金、石油等避险资产的表现;


由于我国与之前历次战争无密切联系,故A股基本不受影响,还是“以我为主”。


所以国内投资者基本都认为俄乌冲突对A股更多只是情绪上的扰动,确实在随后4个交易日,大盘走出4根阳线。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俄乌冲突影响了境外投资者对持有中国资产的地缘政治风险的判断,这也是导致A股在3-4月间连续下跌的原因之一。




3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3-4月,可能是2022年A股的“至暗时刻”。


上证指数从3500点开始,几乎毫无抵抗地一路跌至2863点,创下了今年A股第一个底。


A股主流指数也是纷纷大跌:


 数据来源:Wind



基民也同样损失惨重。


以代表股票型基金整体表现的Wind普通股票型指数为例。3月3日至4月26日,累计下跌20.3%。


实际上,比这一次跌得更久、更惨的时候,历史上比比皆是。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从历史看,虽然经历了这么多至暗时刻,但A股并没有一蹶不振,基金指数也创出新高。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截至20221223



涨涨跌跌,跌跌涨涨,股市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周期。


在这些A股的至暗时刻,当时身居其中的人,当然也会恐慌、难熬。


谁都没有上帝视角。


那些能够穿越牛熊的人,无非是多了一点点信心,少了一点点悲观。




4

3000点是个有故事的点位


2020年7月1日,上证指数第48次站上3000点;


2022年4月25日,上证指数第48次跌破3000点。


此后,上证指数在2022年又先后三次跌破3000点,又三次再度站上3000点。


从历史数据来看,跌破3000点不是世界末日,也没那么可怕。


回顾51次从跌破3000点到收复3000点:





只有2次收复3000点耗时超过1年,另外49次都在1年之内。


有33次在10天以内就收复了3000点,有10次只花了1天。


2022年4次从跌破3000点到收复3000点,都只用了不到10天。


上证指数51次收复3000点全纪录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然而,大盘总是在3000点上上下下,也是很多人诟病A股表现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大盘≠A股,上证指数只包含了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反映了约40%的A股行情,而且上证指数多年的疲软表现,与指数编织方式也有不小的关系。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上证指数第一次收盘站上3000点(2007年2月26日),到今年9月28日的3045.07点,全球主要指数的表现:


数据统计显示,代表A股整体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表现并不差,在全球重要市场排名靠前;代表小盘成长股的中证1000指数甚至超过了标普500表现。


全球重要股指表现

20070226-20220928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而从个股表现看,纳入统计的80%的A股是上涨的。上涨占比均好于美股、英国股市以及同样属于新兴经济体的印度股市。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数据区间:20070226-20220928




5

新基金“史上最难卖”


我们统计了从2001年9月第一只公募主动权益基金成立到2022年11月,每个月度的主动权益基金单只平均募集规模。


平均募集规模最少的10个月份如下: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截止日期:2022/11/30

注: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

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


可以看到,2022年11月、2022年6月、2022年4月是历史上主动权益基金募集情况最惨淡的三个月,2022年2月、2022年5月也能排进最惨top10。


可以说,2022年2月至今,是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的至暗时刻。


遥想2021年初,主动权益基金还是爆款频出、动辄比例配售……


断崖式下滑的背后,是市场连续出现大跌,基金赚钱效应不再。




6

底部通常不是一蹴而就


在经历了5-6月的超跌反弹后,A股从7月5日到10月31日,走出了一个“二次探底”行情。


上证指数最低探至2885点,离4月末的低点2863点仅一步之遥。


2022年上证指数走势(截止12.26)

数据来源:Wind



超跌反弹后的“二次探底”, 2005年以来共有7次。


这7次“二次探底”持续时间在18天到127天不等,大盘下跌幅度普遍在10%-30%之间。


今年的这次“二次探底”,不论是调整时长,还是指数下跌幅度,都可以在历次“二次探底”行情中排名前列。


历次超跌反弹后的调整区间大盘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



而这一次二次探底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风险,包括海外紧缩和地缘冲突。





海外紧缩:美国连续大幅加息,导致美元走强人民币“破7”。


地缘冲突: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前期芯片和科技法案等等,均加剧了市场对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关注。


而随着国内政策的持续发力,特别是地产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让A股随后又走出了反弹。




7

从“老八股”到“5000家”


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迎来“5000家”时刻。随着两只新股上市,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





A股数量发展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老八股”上市


1993年12月28日突破100家


1996年12月24日突破500家


2000年9月19日突破1000家


2010年9月15日突破2000家


2016年12月9日突破3000家


2020年9月3日突破4000家


2022年11月22日突破5000家


1990年,8只股票在沪市上市,史称“老八股”,总市值24亿元。


2000年,A股上市公司1000家、市值5.04万亿时,有人将A股看作“迷你游泳池”。


此后,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主力军走上前台。


A股从“迷你市”变成全球第二大市场,88万亿元的总市值较“老八股”时期增长3.6万倍。


股票只数也由8只增长到5000只,增长624倍。


A股上市以来总市值、公司数变化

数据来源:Wind

1990-2022年11月21日



而比起数量上的增长,A股在公司质量、投资者回报、科技含量等等角度上的提升,或许更加重要。


详见《从“老八股”到“5000家”,除了十倍股,你更该关心的七件事》


相对于海外市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走过了32个年头的A股依然“年轻”,依然充满活力。


未来也更加值得期待。




8

从“炒股不如买基金”到

“买基金不如炒股”


“炒股不如买基金”绝对是前两年A股的高频话语。


从2019年到2020年,基金的业绩表现几乎“碾压”个股:





累计收益为正的偏股型公募基金占比为99.97%,同期A股涨幅为正的个股占比为70.51%;


偏股型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103.24%,同期个股涨跌幅中位数为24.17%。


制图:小基快跑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日期20190101-20201231

注:纳入统计的基金为普通股票型、

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



而2022年,买基金可能不如炒股票。


累计收益为正的偏股型公募基金占比为2.68%,同期A股涨幅为正的个股占比为23.11%。


从基金和个股的涨跌分布也能很明显地看到,个股的表现要比基金好。


制图:小基快跑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日期20220101-20221223

注:纳入统计的基金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

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



从“炒股不如买基金”到“买基金不如炒股”,背后是A股行情特征的转变。


过去几年,紧握当年的景气赛道是A 股市场的胜负手,如2019 年的大消费、芯片等,2020年的茅指数,2021年的宁组合。


而在2022年,大部分板块的行情持续性都较差,没有能带来持续赚钱效应的主线投资逻辑。


今年以来各阶段领涨板块

 

然而,我们不能在基金收益好的时候就把它吹上天,觉得躺着就能赚钱;


也不应该在基金表现不佳的时候就全盘否定,转身离去。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也没有时间精力去研究股市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可能仍是不错的选择。





2022年的A股就总结到这里。


经历了2022年的熊市后,当前A股的各项估值数据均处于历史低位。随着疫情因素的逐渐消退,国内经济终将迎来复苏,对于2023年的A股,我们有理由更乐观一些。


2023年,我们衷心祝愿,炒股的都抓到牛股,买基金的买到牛基,大家都有满意的回报。



戳我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

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