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随着国内多项稳增长、稳经济政策的助力,明年地产有望企稳回升、新老基建维持托底、消费动能发力,推动宏观经济逐步复苏。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顺周期属性强,经济回暖背景下大盘股基本面改善可期。
多重政策助力经济复苏,宏微观环境驱动大盘基本面企稳回升
从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看,会议对下一阶段经济形势的判断更有信心,2023年经济工作将突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三稳,从而实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目标。
从政策上看:
1、明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会议提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的财政支出规模不会低于今年,预计赤字率可能会有所提高,新增专项债规模仍然较大,政策性信贷、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其他方面有望加大力度。货币政策方面,总量预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性政策会更加聚焦于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2、促消费将是明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外循环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趋弱后,内循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近日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背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抓手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
3、地产支持政策继续发力: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我们判断,2023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两年的下行周期。
4、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阶段拉动投资增长的核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将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宏观经济逐步复苏,顺周期大盘股基本面改善可期。疫情防控政策方面,以“新十条”为代表,当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正在进行三年以来最重要的优化调整,引导社会经济恢复常态,2023年疫情对经济运行的扰动将明显减弱。随着国内多项稳增长、稳经济政策的助力,明年地产有望企稳回升、新老基建维持托底、消费动能发力,推动宏观经济逐步复苏。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顺周期属性强,经济回暖背景下大盘股基本面改善可期。
北向资金和险资将贡献主要增量资金
人民币汇率企稳,外资将恢复净流入常态。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元保持了整体强势,背后的核心原因是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伴随着美联储加息渐入尾声、以及“衰退”预期逐步增强,美元指数已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回落,人民币经过两轮贬值后开始企稳走强,人民币兑美元重新回到7以下。受益于明年国内经济回升和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海外经济步入衰退,明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呈现“稳中求进”的趋势。
海内外因素共振有望提升外资情绪,2023年北向资金预计恢复净流入常态。细分行业来看,金融、家电、汽车等短期大幅流出板块有望重新获得北上资金青睐,以及在前期市场大幅波动中外资坚定持有的上游原材料和中游高端制造也有望继续获得关注。
险资将成为A股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1、保险资金稳定扩张叠加权益仓位回升:2022年年中,保险增效提质初步显露成效,代理人规模趋于稳定,叠加经济复苏,保险消费需求提升,后续险资余额扩容有望逐步提速。从权益配置仓位看,2022年市场大幅波动下,险资仓位大幅波动,10月险资运用余额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为11.84%,已回落至历史底部水平。从历史数据上看,保险资金的权益仓位(股票和基金)往往在市场中期底部后跟随市场修复而大幅提升,当前A股股权风险溢价和股债性价比均处于高性价比区间,保险资金增加权益仓位比重的意愿预计将有所提升。
2、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我国不断完善养老金入市各项制度,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扩容、个人养老金开闸将进一步扩充养老金储备。同时政策鼓励各类长线资金投资权益资产,进一步放开长线资金权益资产投资比例,随着养老金“入市”规模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拓深,长线资金将成为大盘股的重要增量资金。
从成分股来看,沪深300指数兼顾价值蓝筹和优质成长,不仅覆盖了沪深两市上市的蓝筹股,还纳入了创业板的成长企业。从行业上看,300价值指数中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电力等传统高分红标的居多,300成长指数以电力设备、电子、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为主。
一是明年一季度处于国内业绩真空期和政策红利期,两会前后稳经济政策催化将提振价值蓝筹股的情绪;
二是房地产政策效果或于明年上半年逐步释放,带动商品房销量、房地产投资以及土地市场先后企稳回暖,改善金融和地产板块基本面;同时一季度在部分专项债资金额度提前下达、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信贷额度加快投放、商业银行基建领域贷款多增,以及PSL重出江湖等支持下,基建投资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基建类板块受益;
三是整体疫情变化仍需要一定时间,疫情防控措施放松短期内将经历感染高峰期,随着各地度过疫情高峰期,消费场景恢复、消费能力先后恢复,居民消费修复将成为主动力;
四是随着大盘价值股的企稳抬升指数,市场情绪升温和风险偏好提升,大制造和大科技产业政策陆续出台将为成长股带来机会。
(本文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2022-12-28 23: 46
2022-12-28 23: 45
2022-12-28 23: 35
2022-12-28 23: 35
2022-12-28 23: 34
2022-12-28 23: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