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书会 | 为什么市场敢跟日本央行对着干?

星投顾 2023-02-02 20:39



华尔街有句名言“永远不要和央行作对”,这句话显然在日本失效了。去年起,尽管日本央行再三声明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投资者却拿出“真金白银”跟它对着干,押注其无法将长端利率控制在0%附近。去年12月16日,日本央行迫于市场的强大压力,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由“-0.25%-0.25%”扩大至“-0.50%-0.50%”,投资者获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并未见好就收,押注日本央行将进一步紧缩。

为什么市场敢跟日本央行对着干?首先,日本央行缺少独立性,受制于政府、国民、海外,政策常常无法自主。其次,日本央行政绩不佳,多项承诺未能实现,自然无法取信于民。最后,日本央行被动应战,日元下跌海外加息,引发市场博弈情绪。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能从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动荡时代》中找到影子。




01

日本央行的法律变迁。据《动荡时代》介绍,日本央行自1882年成立后,相关法律框架经过三次修订。第一次发生在1942年,模仿德国纳粹政权颁布的《德意志帝国银行法》,意在加强政府对日本银行的管理和控制。第二次发生在1949年,按照驻日盟军总司令部的指令,模仿美联储引入政策委员会制度,但政府仍然具有广泛的干预权。第三次发生在1997年,基于对房地产泡沫的反思和全球央行独立性的趋势,修改《日本银行法》赋予其独立性。





02


独立性水平较低。修订后的《日本银行法》明确规定“必须尊重日本银行在货币及金融调节方面的自主性”,日本央行正式拥有了独立性。但相比美联储和欧央行,日本央行在财务权、外汇干预和政府参与方面,独立性水平都明显偏低。





03


问责制下的国民压力。即便日本央行能对政府说不,也很难对国民说不。这是因为日本央行被赋予独立性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国民的评价问责。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虽然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老龄少子化、企业竞争力下降、政府债务负担等),但进行结构性改革非常痛苦,国民倾向于采用无痛的方法,要求日本央行宽松货币。





04


“国际惯例”的影响。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广泛参与国际组织,在不同场合要与海外同行交流,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所谓“国际惯例”的影响,其中不乏海外学者的猛烈批评,也容易引发国内学者的跟风质疑。此外,地区间货币政策协调,也可能影响日本央行的独立性,最典型的如广场协议。





05


日本央行几乎沦为政府附庸。在担任日本央行行长期间,面对政府、国民、海外的政治压力,白川方明极力维护独立性并推动结构性改革,但仍不得不做出部分妥协。接替白川方明的现任行长黑田东彦上任后就全盘接受政府干预,推出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收益率曲线控制等非常规操作,货币金融沦为了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的附庸。





06


日本央行没能救起经济。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日本央行却没能救起经济。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日本并未意识到其严重后果,国民普遍反对救助金融机构,限制了日本央行的政策空间(日本央行被赋予独立性,也是为了防范再次产生泡沫)。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面临“造血能力”的枯竭,流动性注入无法解决问题。





07


日本央行没能刺激通胀。随着经济低迷长期化,日本国民改为支持救助经济。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效果不强,是因为其力度不够,必须通过设立通胀目标,才能使大众相信央行的诚意,最终推动经济走出泥潭。然而,无论是白川方明任行长期间的零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还是现任行长黑田东彦的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收益率曲线控制,都没能成功刺激起日本通胀。





08


日本央行被动应战。近期,日本通胀快速上行,但并非货币政策的功劳,而是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导致的供给不足。美联储和欧央行已大幅加息,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日本成为唯一还在坚持宽松的主要发达国家。





09


日本央行若放弃宽松政策,或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缩。当前,海外三大央行中,美联储和欧央行趋于加息缩表,仅日本央行还在坚持宽松政策。现任行长黑田东彦任期将于4月8日届满,若日本央行顺势放弃宽松政策,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缩。






#星福包 TMT


本期活动话题

日本央行会转向紧缩吗?

欢迎大家在下方积极留言~

我们将综合留言“双量”(互动量+质量),

送出88.88元支付宝红包,

陪你慢慢变富!


本活动有效期截至2023年2月4日18:00,最终解释权归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提示:

请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获奖后星小顾会通过后台通知获奖用户,届时请按“关键词+手机号”此格式回复星小顾。

留言活动星小顾会在后台监测数据变化情况,保留取消数据存疑用户获奖的权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