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职业的经济学家,分析经济主要还是为了做投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怎么能够快速分析中国经济?又如何把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结论运用到我们自己的投资当中?
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在全球范围之内,有两件事值得所有投资者关注。第一个就是美联储。美联储本身的行为和政策,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另外一个是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国是一个举国体制的经济体,政府在资产构成和经济政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年我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它是如何分析经济的,又是如何对来年进行定调和布局的,这是我们在投资中的“上帝视角”,是一个非常高的视点。哪怕是普通投资人,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充分的认知,我们对未来的投资所做出的经济判断,也将有非常高的价值。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每一年的年底12月份,都会开中央工作经济会议,而每次会议中如何定调,往往决定了次一年的一些经济走向和投资的一些基本线条。从2012年到最近的2022年,基本年年如此。
在这个会议上,大家主要讨论的是什么内容呢?主要是讨论如何对第二年的经济进行稳增长、如何在第二年的经济中进行结构性调整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年份中国经济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大,在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更多地强调像“稳增长”的问题。比如说2012年、2014年、2018年,都是中国经济压力很大的年份,而在这些年份的12月份,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极力布置第二年如何来稳定经济。另外有一些年份,像2015年、2020年,相对来讲更多地强调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每一年的主题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对未来投资都会有重大影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2012年中国经济压力比较大,非常类似于2022年。当时,中央在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我们要稳定经济增长。
具体的一些内容是什么呢?核心内容就是要扩大对于信息产业的消费,这是当时“稳增长”和“扩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当然,当年提出这个举措的很重要的背景,是那个时候中国从3G过渡到4G,正好是一个电信升级的时代,这时候中央提出了扩大信息产业的消费。我们可以发现,在2013年、2014年,互联网+、万众创新的一系列事情就开始发生了。信息产业,特别是包括一些小盘股在内的信息产业,在那三年里走了牛市,这都跟2012年底中央政府稳定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类似的例子在2015年,当时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到了第二年,我们可以发现,主要的经济措施像煤炭、有色、钢铁这些产业进行去产能化。由此,2015年底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的一些政策,导致了2016年、2017年在一些周期性行业掀起了一波投资高潮。因为在去产能以后,这些企业的供需关系会得到近一步的改善,企业盈利会有预期改善,所以在那两年,周期股走了一波行情。
2020年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2020年底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此后我们可以看到,在2021年,甚至包括2022年的一部分时间里,新能源的股票表现非常好。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普通投资人来讲,我们要重点关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如何定调明年的经济发展、如何定调明年的产业政策和推举的具体方法。这些都会决定未来一年、甚至未来两年投资主体的一些线条和思路。
就2023年而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主要布置了哪些内容呢?最重要的内容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调控,后续确实也进行了疫情管控手段的优化。
第二个就是扩大内需。中国经济在最近两年,有比较大的压制作用,经济状况相对来说需要有托底和扩延的过程。因此,在2022年12月份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政府特别提出了要扩大内需。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新能源车,还有一个是养老,在这三个领域上面要扩大内需。这一点我相信对2023年的投资有很大的支撑意义。
第三个就是要进行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安全和科技发展。这一点实际上回应了10月份二十大所提出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条线上,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发展数字经济。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12月份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三个事大家要特别注意:第一是疫情的管控优化;第二是扩大内需,包括房地产、新能源车和养老;第三是要科技进步,自主可控。对2023年来讲,整个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基本上就是来自于这些事情。那么2023年的投资,我们认为结合上一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关注的主题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公司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作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23-02-09 13: 35
2023-02-08 23: 45
2023-02-08 23: 44
2023-02-08 23: 44
2023-02-08 23: 44
2023-02-08 23: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