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

基长 2023-03-13 22:24
稍微有点经验的小伙伴应该都比较清楚,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美联储货币政策就是投资界需要关注的大事之一
而我们常看到的股市点评投资策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如是“加息”还是“量化宽松”)常常会作为分析的原因之一。
例如,2022年年底A股市场的回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大家普遍预期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走向尾声,即将结束。
那么,为什么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威力”这么大,能够“漂洋过海”影响到A股的走势?具体的影响机制又是怎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就解开其中的奥秘,这样下次自己就能简单分析其中的逻辑啦!




影响机制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怎么影响到A股的呢?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资金流动‍‍

美元不同于一般的货币,美元不仅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同时也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上拥有很好的流通性。
当美联储加息时,可以理解为要借到同样数额的美元,要付出的利息更多,无风险利率上升,美元变得更“值钱”了
大量的投资资金会涌进美国市场,相对地,其他资本市场的资金就会被抽调走,流动性开始下降。
我们都知道,宽松的流动性会助推股市向上,同理,当流动性不足时,股市向上的动能也会大大削减,这是其一。
其二,当美元变得更值钱时,意味着同样的美元能够兑换的人民币更多了,相当于人民币贬值了。

人民币被动贬值时,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吸引力会相对下降,也会影响北上资金的流入,从而影响A股的流动性和涨跌

估值变化‍‍

美元升值时,美国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会上升,风险资产(如股票)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资金会有从股市流向债市的趋势。
而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对流动性尤为敏感,所以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当美联储加息时,科技企业的股价多会下跌
而由于美股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高科技产业,导致美股众多科技龙头纷纷成为全球该领域成长股估值标杆,所以纳斯达克或相关科技龙头的股价波动对创业板或相关科技行业估值产生直接影响。

情绪面‍‍

情绪面也是影响股市短期表现的因素之一,如果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无风险资产收益上升-股票资产的吸引力下降-资金卖股买债-美股下跌,那么低迷的市场情绪也会蔓延到其他资本市场,包括A股。




实际情况



当然,以上仅是理论分析,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中信建投统计数据发现,2020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的走势与美元指数的波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当美元指数走弱时(如2020年3月-2021年1月)沪深300指数上涨

◆当美元指数走强时(如2021年2月-2022年10月)沪深300指数反而表现不佳
(说明:以下图表的右轴是按照从高到低排序的,一般坐标轴都是从低到高,所以我们看到沪深300指数跟美元指数走势一致,但实际上是相反的)




受影响的原因‍‍‍‍




为什么A股受美联储影响这么大呢?中信建投证券认为主要有以下4


2017年以来)

A股国际化程度近年来明显提升


近年来随着A股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外资持股规模逐步增加,且由于外资持股集中的特点,对部分蓝筹白马公司拥有较高定价权。


(2019年以来)

国内精准调控,美国大开大合


中国央行倾向于精准调控,货币政策变化并不剧烈,边际影响也较小;
而美国货币政策偏向大开大合,美联储的动作频繁且影响巨大,因此更吸引投资者关注。


(近两个月)

国内尚处于观察期,美国预期转变


中国经济进入了“复常”状态,但由于春节和疫情的基数扰动,市场对于当前经济修复状况仍有较大分歧,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然而,2月以来美国通胀和加息预期发生了重大转变。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在3月进行最后一次加息,而随着美国强劲的非农就业和通胀数据出炉,市场对于美联储未来停止加息的预期遭到逆转,从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当中也可以看出其态度已经明显转鹰。

在这样的对比下,美联储政策调整对A股的影响较大


(传导机制)

美国影响全球资产定价


美国金融市场发达、资金流动自由畅通,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各个金融市场都有直接且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美股科技股新兴市场股市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尤为敏感。


总的来说,由于(2017年以来)A股国际化程度近年来明显提升(2019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开大合(近两个月)国内货币政策尚处于观察期VS美国加息预期转变美国影响全球资产定价四个原因,A股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较大。

传导途径包括资金流动估值变化情绪面方面,而从过往数据看,2020年以来沪深300指数跟美元指数的确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OK,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A股的影响,就科普到这里。下次再看到相关的消息,就比较清楚其中的门道啦~

参考资料

20230308-【中信建投策略】美联储为何再成A股关键——“市场策略思考”之三


风险提示: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推荐、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客观冷静,量力而为。基金、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基金、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