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改革投资机会能否持续?

小广 2023-03-30 16:09
今年以来,“央国企主题”备受关注,在市场整体疲弱之际依然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正收益板块之一。以央企创新指数为例,今年截至3月17日的涨幅为19.26%。是什么原因驱动了它们的上涨,未来能持续多久?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科普和分析,可以帮助大家对央国企改革所带来投资机会的加深了解。

先,我们来捋一捋催化央国企行情的重要时间线。

2022年1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界论坛年会上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资本市场开始初步探讨央企国企的估值重估逻辑。在此时提出央企国企的估值重估必有其深意?

看完东北证券从财政、经济、国家战略等宏观层面的分析,大家或许就能明白当前提出国企改革的紧迫性了。

从产业周期来看,TMT产业周期刚开始上行,包括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刚刚开始上行,国家对数字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强政策导向下稳增长政策背景下新基建将成为投资端的主要发力点,TMT行业2023年盈利预期或将明显上升等等;

经济方面,“稳增长”基调下,国企杠杆率有望提升,现金资产的使用也将加速经济修复的斜率;

国家战略方面,“国家安全”重要性提升,国资委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指向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方向。

不难理解,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明显降低,这一趋势短期内也难以扭转,而过去地方政府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都来自“土地出让”收入,因此非常需要新的收入来源缓解财政的压力。

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出资办理的企业,做大做强央企国企、提升盈利水平和估值水平,不仅能促进经济的修复,还能拉动就业、提升改善居民收入;同时,在疫情过后民营企业普遍信心不足时,国企率先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便是投资者参与“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简称:中特估)投资背后的原因。

紧接着,2023年1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将对盈利能力、价值实现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视。

2022年2月,证监会会议指出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同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事件和热点或许能一定程度催化行情的启动,但决定央国企投资价值的广度和深度,还要看其企业自身的成色如何

不少投资者对央国企的普遍印象停留在:“传统行业为主”、“成长性不强”、“估值较低”。这在过去几年A股市场以成长风格占优的行情对比之下,似乎缺少了一些想象空间。

中信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末,上市国企在煤炭、电力及公用事业、石油石化、银行、建筑行业中市值占比居于前列(80%以上);在煤炭、非银、交通运输、银行、钢铁行业中国企数量占比均在60%以上


但恰恰也就是这些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却贡献了A股的大部分利润。

光大证券分析发现,在2022年前三季度,A股中的国有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万亿元,占整个A股的2022年前三季度盈利的67.7%;而民营企业、公众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万亿元、0.54万亿元,分别占整个A股的2022年前三季度盈利的18.1%、12.4%。

ROE(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家公司股东实际投入的产出比率,就连巴菲特也曾说过ROE是他最看重的指标之一。

从招商证券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2020和2021年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上市央企的ROE表现好于全部A股,而且上市央企ROE自2018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


实际上,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均作出重要贡献。

对比尚处于概念阶段或发展起步阶段的成长企业,那些已经提供真金白银利润的中字头国央企,或许更符合那部分追求“稳定股息分红”投资者的审美标准。

估值低,也是资金参与央国企投资机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指数层面看,对比2010年以来中证央企指数、中证地方国企指数和中证民企指数的市盈率估值(PE)和市净率(PB),可以看到中证民企指数的估值水平长期高于央企和地方国企指数。


截至2023年3月17日,中证央企指数和中证地方国企指数PE估值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的11.60%和9.68%历史分位点。从估值历史分位数角度,当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长期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wind,日期截至2023年3月17日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担任“压舱石”角色,为A股整体盈利贡献了大部分利润,上市国企收益质量明显改善,ROE连续两年好于全部A股水平。而从估值水平来看,国企这部分价值在当前资本市场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大国博弈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背景下,国企价值有望被重塑,未来的配置价值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