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失灵了吗?| 慢富实验室

2023-11-09 15:09

图片

小博说


已经立冬了,今年又快接近尾声了。


这一年投资者情绪可谓是“高开低走”,从年初的乐观,再到中间的跌宕起伏,10月中旬再度跌入“冰点”。


今年不少投资者反复提及”信心“,虽然近期市场出现明显反弹,但仍有投资者好像“信心不足”,甚至不乏对市场或者基金投资产生怀疑的观点,认为“长期投资”已经失灵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期慢富实验室,还是老规矩,数据说话。


01

三年了,沪深300新低,


长期投资失灵了吗?


作为“知名度”较高的宽基指数,沪深300是很多新人投资者入市后首先关注到的指数,特别是2019年左右加入市场的投资者,正赶上沪深300指数的“高光”时刻。


沪深300光在2019年一年就上涨了36.06%,2020年收涨27.21%。当时很多投资者认为,如果这样的涨幅能够持续下去,岂不是只需要买入沪深300指数,短期内就能实现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


但是投资中哪有什么“高收益、低风险”的圣杯呢?随后沪深300在2021年出现回落,当年收跌5.19%,2022年收跌21.63%,2023年截至10月底已经跌了7.43%,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9/01/01-2023/10/31。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历史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但是,如果我们将时间适当拉长,从2009年至今,沪深300指数平均年化收益率仍能达到7.29%,区间总收益高达96.54%。虽然近年来收益平平,但沪深300的长期年化收益仍然具备十足的吸引力。


一边是可观的历史年化收益,一边是实打实的三年区间内收益为负,这就引出了一个大家更为关心的问题:长期投资,究竟要多长才能取得效果?


02

投资多久才算长?


数据显示持有5年以上效果更佳


我们先看看,2009年以来,我们在不同持有期限下滚动持有沪深300指数的收益情况。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9/01/01-2023/10/31。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历史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如果持有期较短,投资者取得正收益的概率也相对较低,特别是历史数据显示持有6个月或1年的这个区间,正收益概率不足50%。而持有2年的胜率,其实与3个月的胜率差异不大。这可能也是投资者体感中,认为1-2年的持有期没有办法明显改善胜率的原因。


但是,随着持有期的不断拉长,特别是从持有3年以上时,正收益的概率开始明显提升:滚动持有5年,投资胜率超过80%;滚动持有10年,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达到99.69%,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03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持有更强的贝塔,效果如何?


可能有小伙伴要说了:如果坚持长期投资,在持有六年及以上的周期内,正收益概率的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而且在部分区间段,比如持有8年这个阶段,仍然有10%左右的样本未能取得正收益。


这似乎是一个有点沮丧的结论,但是,改善方法也不少,比如之前我们在慢富实验室中提到的,尽量在估值低位布局,可以有助于取得更好的长期收益(低位布局,是玄学还是科学?),或者是通过定投等手段,平滑净值曲线(市场重回3000点,能开始定投了吗?)。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更强的贝塔去布局。


比如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它代表了偏股混合型基金的长期平均回报,历史回报远超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如果我们投资这个“高手指数”,结果如何呢?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9/01/01-2023/10/31。风险提示: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历史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整体来看,历史上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各持有期内,相对沪深300均取得了更高的年化收益,而且,各持有阶段的正收益概率也大幅提升。


而且,更让人惊喜的是,在2009年初至今的样本中,将投资期限拉长至6年及以上,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全部取得了历史正收益。


可见,这个表征主动偏股混基金平均回报的高手指数,长期来看确实创造了远高于宽基指数的年化收益和投资胜率。如果想要长期布局权益资产,这个标的可能更加合适,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以该指数为目标的量化增强产品,值得关注哦。


当然,展示了这么多数据,对投资者而言,也改变不了长期投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重重阻力。不过,长期投资的过程中,耐心不只是一种心态,更是一次策略。选择正确的方向,路虽远,行则将至。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评测,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请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务必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中证系列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