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学堂】又破3000点,长期投资失效了吗?

小盛 2023-12-27 17:47


每当市场出现较长期的调整、投资情绪较为低迷时,很多投资者便开始怀疑长期投资的有效性。


那么长期投资真的失效了吗?

其实,长期投资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奏效的。历史数据显示,较长持有时间,对于提高混合型基金获得收益的概率或有正向影响,与短期投资相比,长期投资的正收益概率有显著提升。因此,震荡市投资中,长期持有或许是更省心、追求长期回报的投资方式。然而,投资者的具体收益率会受到买入时点、加减仓操作以及基金品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投资者产生逆反情绪,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情绪上的安抚,可能是掉进了以下误区:


1、长期投资≠被动等待


坚持长期投资并不意味着买了基金就一动不动,学会适时止盈也很重要。


从数据回测来看,选择适当的时机赎回,或许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举个例子:假设我们从2018年开始定投沪深300指数,如果能在2021年3月及时止盈,便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后面市场转弱的风险,还能节省时间成本。


定投收益率数据来源:U8指数定投计算器;定投指数:沪深300;统计区间:2018.1.1-2022.12.31。以上测算数据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收益保证或具体投资策略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所以说,想要真正实现盈利,学会适时止盈、确保收益落袋为安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具体制定止盈方案的方法可以查看文章《【盛·学堂】基金会买,更要会卖!》


2、长期投资≠选品不上心


并不是所有基金产品都能通过长期投资获利,选品时看走眼很可能会让持仓“雪上加霜”。其实,许多投资者亏损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投资品种的认知存在误区或无法驾驭。


例如,一些投资者认为权益基金波动较大,便试图通过短期追涨杀跌获利,但实际上,权益基金短期表现呈现布朗运动,投资者如果过于关注短线操作,最终获得利润的概率非常低。而权益资产长期运行有其内在规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如果能够找到一只优秀的产品并长期持有,或许会有不错的收益。


另外,权益基金又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一般来说,主动型基金更看重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能力,而被动型基金则跟随行业指数,更依赖行业β。两者超额收益的来源不同,投资的核心逻辑也不同,因此在进行选择时,投资者要结合个人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对市场的预期来灵活运用策略。


3、长期投资≠一定赚钱


选择了优质的、合适的基金产品,长期投资也并不能保证一定会赚钱。当投资了错误的方向或不了解的品种,可能会持有时间越长亏损越大。这是因为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和板块轮动的影响,如果不小心买在高点可能会面临长达几年的调整周期。


根据过往市场走势,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大概要3-5年。对于个体而言,“长期”其实就是持有的资产完成了一轮从“市场低估”到“价值回归”的周期。如果买在无人问津处,这个持有周期自然有望缩短;但如果在较高的点位入场,又或者错过了人声鼎沸时的止盈,那么不妨沉下心来耐心等待新一轮周期的开启。


不在高峰时慕名而来,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长期投资需要足够的耐心去坚持,当曙光划破黎明前的黑暗,或许就是另一番天地。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