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调整之下,一月份已然收官。分行业看,电子、计算机和军工等TMT、高端制造方向普遍有较大回撤,而煤炭、银行、公用事业为代表的红利方向相对表现较好。
市场下行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预期下调带来风险偏好的快速下行,以及短期流动性的负反馈。随着央行降准、政策性资金入市,流动性负反馈的问题有所缓解。同时,积极的政策信号仍在持续,包括央企市值管理考核、广州放开地产限购、加快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从政策到经济的传导有望逐步兑现。
市场的企稳,根本上还需要回归对内部基本面变化与外部宏观环境的判断。重要的关注点有哪些?我们来看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的解读。
汪立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
宏观观点:我国产需边际改善,
美国经济韧性不减
(1)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3%,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速录得1.1%,仅略好于2020年的0.8%。企业盈利趋势性回升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毛利率和周转的同步改善。长期看,提振需求韧性仍是企业盈利能否改善的关键,而政策强度将决定内需韧性几何,未来外需订单能否改善也是总需求能否回升的关键,二者或共同决定企业盈利能否延续改善趋势。
(2)1月我国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生产分项51.3%,较上月环比回升1.1个点;新订单分项49.2%,环比回升0.3个点,生产强于需求的格局仍在延续。产需边际改善,带动企业开启补库。但生产的回升幅度大于需求,并且生产位于荣枯线上,需求仍在荣枯线下,产需失衡可能仍在加剧。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环比回升1.4%,显示外需回升幅度较大。
(3)当前美国经济仍有较好的韧性。美国2023年四季度GDP环比年率录得+3.3%,远高于亚特兰大联储模型预测以及彭博分析师的预测。结构上,消费与投资分项表现出相当的韧性,净出口显著反弹。同时,2024年1月标普全球美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50.3,大幅超预期反弹;1月ISM制造业指数49.1,创15个月新高,显示经济景气度仍高,进一步强化美国经济韧性以及通胀超预期下行的软着陆叙事。
(4)1月FOMC会议第四次维持政策利率在[5.25, 5.50]%不变。会议声明正式表明加息结束向降息叙事的转变,进一步确认政策拐点。从节奏上看,下半年的降息预期更易被纠正,美联储或难以连续降息。
策略观点:关注经济修复及政策预期
复盘历次市场底部情形,市场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有:(1)危机事件出现;(2)经济短周期处于下行状态,长期增速持续悲观,短期内流动性恶化;(3)流动性挤兑。
本轮下调的初始过程与第二种较为相似。回顾2024年1月的调整,原因更多来自悲观情绪带动的资金博弈与负反馈。因此,虽然从周期回归的视角看,当下市场具有极高的估值性价比,但从资金筹码、杠杆风险资金出清的视角来看,风险或仍未全部出清。现阶段,关注是否能有扭转预期的强有力政策,或者强有力的资金打破负向循环。
从基本面来看,政策偏弱已经形成了市场的一致预期,灰犀牛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的谨慎程度。A股对境内经济基本面的关注或更大于对海外流动性宽松的预期。短期内,高股息持续体现韧性,关注春节出行及消费情况,以及外需能否带动国内的经济增长。节后,关注2月LPR是否调降,以及两会的政策预期。
2024-02-06 16: 38
2024-02-06 16: 37
2024-02-05 18: 17
2024-02-05 11: 51
2024-02-05 10: 08
2024-02-05 10: 07